“我在家乡当猪倌还不错”

2024年11月27日 要闻 文章字数:98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高文亚 廖奇


  添加猪食、清理猪粪、打扫猪舍……近日,在留坝县留侯镇月九村猪倌沈唐军的生猪养殖场,一头头育肥猪被喂养得膘肥体壮。
  沈唐军养猪得从2007年说起。“当时要照顾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在村上的鼓励下,我才开始尝试在家门口搞养殖。”当年,沈唐军利用自家的猪棚,一次性购买了3头母猪,喂养几个月,母猪生了几十只小猪仔,只卖小猪就挣了些钱。于是在2008年的时候,他又购买了5头母猪。
  好景不长,在2008年冬天,眼看刚生出来的小猪仔快要到售卖的时候,却生了病,这让沈唐军心急如焚。“不知道小猪仔生病的原因,也不知道怎么治疗,听着它们难受地哼哼,我心里也很难受,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沈唐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十分无奈。
  缺乏养猪经验的沈唐军并没有被困难打倒。相反,他一边打听市场价,一边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取经”,使生病的小猪仔转危为安,这一次沈唐军不但没有赚钱,还亏了几千元。“亏钱事小,总结经验才是大事。经过这一次,我才知道养猪并不是直接喂养那么简单,还要做好防疫、饲料配比等细节工作。”沈唐军说。
  有了一次教训,沈唐军便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相关家畜养殖培训,同时还买了很多养猪相关书籍,借助网络,向专业人士学习、交流养猪知识。渐渐地,沈唐军学会了防疫、打疫苗、配营养餐等养猪知识。在闲暇之余,他还会帮助村内农户医治病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业余“兽医”。
  有了养猪知识的保驾护航,沈唐军的养猪之路也变得顺风顺水。2011年,尝到养猪甜头的沈唐军扩大了养殖规模,他申请了贴息贷款,将山里的猪场搬到了山脚下,并购回母猪20头,育肥猪200头,小猪场变成大猪场,条件越来越好,这一年他就赚到了6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育肥猪存栏量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头。看着越来越多的育肥猪,沈唐军又萌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母猪生产需要地方、母猪产后护理也需要地方,当时只有一个猪场,根本不够用。”于是,沈唐军便在2023年又一次扩大了猪场的规模,新建了2个猪场,一个产房、一个仓库,还引进了自动化饮水,养殖环境越来越好,育肥猪存栏量达到600多头。
  “这几年,沈唐军通过发展养猪业,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给月九村村民树立了榜样,让有条件的农户在家门口搞小养殖,拓宽了增收渠道。”月九村党总支书记张素花说。
  “我在家乡当猪倌还不错,一年至少能收入7到8万元。如果有村民愿意搞养殖,我会传授养猪经验,提供销路,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沈唐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