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别贪暖 当心“暖气病”
2024年11月29日 家庭
文章字数:599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扬
在这个冻手冻脚的季节,暖气房就像“避难所”,进去了就再也不想出来。在享受温暖的同时,“暖气病”也如约而至。
其实,“暖气病”不是一种病,是一种由于供暖后,门窗关闭,导致空气难以流通,干燥、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机会,从而让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的现象。这些由于暖气而诱发的疾病,统称“暖气病”。
“暖气病”有哪些症状?有哪些危害?市民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
如果长时间待在暖气房内,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症状。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在密闭温暖的室内,空气比较浑浊,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体呼吸系统压力较大,心脏压力也会增大,从而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同时,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的水分更容易丢失,如果还保持往常的喝水量,那么就容易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避免以上类似情况,我们可以给身体补充水分,同时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适当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室温最好在18℃—22℃之间,湿度要保持在50%—60%左右。除了用加湿器、摆放水盆外,可以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可吸附有害气体。时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至少要做到每天早晚两次,至少半小时的开窗通风。另外,还要合理增加户外锻炼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减少“暖气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