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为所爱
——记汉调桄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天明
2024年11月2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977
文章浏览数:

朱军
俗话说“吃面要吃梆梆,看戏要看桄桄”,道出了汉调桄桄这个地方剧种的深厚民间土壤。洋县的杖头木偶戏,就是以汉调桄桄唱腔伴以杖头木偶表演的一个地方剧种。
李天明是汉调桄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但会唱桄桄戏还能在唱的同时表演杖头木偶。高高大大的李天明已经83岁了,但面色红润,身体硬朗,据说前几年还能表演拿手绝活呢。言谈中,觉得李天明记忆力很好,往事历历,都在他的戏剧人生中。
唱戏是他的宿命
李天明1941年出生在洋县谢村镇小池村,两三岁的时候,随父母逃难到西乡的小高川落户,七岁回乡,持着牛鞭放牛,一下子就干了五年。那一段镌刻在他记忆里的岁月除了马不停蹄地逃难,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天没有棉衣,甚至连鞋子都没有。走村串乡的戏班子来了,箱主见李天明机灵,加上婶娘看他可怜,介绍他到剧团学戏。父母没有别的吃饭路子也只有同意,他觉得委屈,一百个不愿意。过去,吹鼓手、戏子是贱业,被人看不起。那时候,村里办起扫盲班,又办初级小学,他去上过一段时间,觉得还是上学好。但是家境贫寒,只能在戏班拜师学戏,竟然渐渐地入了门。学戏的李天明,心中依然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参加工作。这时候机会来了,便有出走青海的经历。懵懵懂懂报了名,可西宁郊外矿上搬运石头实在太累了。他还是一个孩子,根本受不了,3个月下来,他思念家乡,恰巧那个曹队长体谅他。他说自己想回乡,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剧团学员证书。曹队长动了恻隐之心,支持并促成他返回故乡。回到家乡待了段时间,剧团来人把他接回去,又一次开始学戏。
这个经历让他更加珍惜学戏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剧团的主要演员出缺,他临时救场,没想到一戏成名。他成了台柱子。那以后,他宿命般地投身汉调桄桄,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一晃就到了1964年。他演了多少戏呢,演了多少的角色呢?几乎是一个海量的数字了。
重返舞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剧团解散,和许许多多的演员一样,他被遣散回家。回到家乡劳动的李天明,心里还在想着演戏,但是无戏可演,县房管所把他招到供销社系统。但是李天明和木偶戏的缘分并未因此而断绝,此后,他是人在供销社系统,可一直没有中断过木偶戏演出,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还在洋县传统戏培训班当过老师。1984年剧团恢复,更名为洋县(木偶)剧团,李天明从此接过桄桄戏的箱担子,带着他的团队一直干到了今天。
汉调桄桄历史悠久,如果算起来,可考的剧目有370多个,全凭记忆演唱,没有剧本。李天明演了几十年,记住了四十多个剧目,一旦说起来就势如流水,汩汩而出。《雁塔寺》《王福堂》《三仙图》《火焰驹》《夜打邓州》《贵妃醉酒》《望春楼》等,都是李天明常演的剧目。《火焰驹》中的《李彦贵卖水》用杖头木偶表演担水换肩是李天明的绝活,《唐玄宗醉酒》中的“一人三竿”也是,《碧天苑》中的吹胡子、撂纱帽、亮靴子等,也同样是他的拿手戏。
收徒授徒
1995年,李天明的妻子去世,此后,老伴就活在他的心里,陪伴他的只有桄桄戏了。他时而恍惚,觉得老妻就在自己的身边,看着自己演戏,于是只能演好,不能演砸。女儿从小喜欢看戏,也成了学戏的一员,日子久了就成为他的徒弟。如今,女儿李文霞还在演出洋县桄桄(木偶)戏,成为他忠实的接班人。此外还有叶文伟和王昌娃,都能独当一面,他们带着自己的团队,活跃在城乡的演出舞台上。由于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近些年桄桄戏面临考验,主要是演出机会越来越少,看戏的人主要是老年群体,收益困难。尽管如此,桄桄(木偶)戏的传人们依然苦苦打拼,坚守着自己的热爱,更坚守着这一地方剧种的阵地。
桄桄戏表演,至少需要八至九人,主要有演员二至四人,乐队五人,其中打击乐、小锣和手锣最为要紧,一起一落,一分一合,皆在戏剧的情节中穿行。李天明六十岁退休之后,还是坚持演出,七八口箱子,八九个演员,一些行囊,奔波在近处和远途。他学会了和老板们讨价还价,和商会协作,用整本戏或折子戏参加各种庙会,活跃在舞台上,为城乡民众提供桄桄木偶戏的盛宴,也使得地方剧种得到保护和传承。
2004年8月28日,中国成为第6个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2006年,汉调桄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和传播普及力度的不断健全和加大,李天明有了更高更广阔的舞台。2007年他率领团队到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出演保留节目《李彦贵卖水》和《玄宗醉酒》,“换肩”和“耍纱帽”的绝活,让观者叫好不断。2012年到贵州参加全国“山花杯”地方戏大赛,他出演《火焰驹》之折子戏《李彦贵卖水》荣获全国山花杯金奖,也让洋县的桄桄木偶戏走出汉中,走向全国。
这些年他老了,可他还是爱唱戏,除参与演出,就是带领弟子们继续奔赴庙会,三天六本的整本戏,能得到六千元的收入,让大家有戏演,也让大家有些收益。
说着说着,李天明忍不住站起来现场来了一段《斩韩信》:“英雄泪,未央宫里把命丧,令人如何不感伤……”唱腔高亢,音韵跌宕,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