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金泉镇:

巧手编织“致富路”

2024年12月03日 要闻 文章字数:77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唐倩倩 陈雅萱


  走进勉县琰然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近百平米的“艺术领地”,里面挂满了各种手工作品,运用剪纸、串珠、勾边、布艺技术制作的艺术挂件、毛绒玩偶、衣服包包、家庭日用品、文化艺术品共五个系列上百个品种,玩偶手工鸭、胡萝卜呆萌可爱,大蒜头和樱花洗碗巾栩栩如生,勾边绣花的围巾配色鲜明、庄重雅气,制作的面花(花馍)造型独特,让人惊叹不已。另一旁的工作区域,10多名妇女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钩编工具,在灵巧的手指中,一件件订单工艺品就诞生了。
  30岁的宝妈王安玉激动地说:“合作社离家门口近,还能把材料拿回家做,时间自由方便带孩子,我在这儿学到了不少手艺,特别最近做的钩针,出来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坐在家里就能挣钱,干着也开心。”
  “手工活只要肯好好学,干起来时间自由,很多残疾人、留守妇女、宝妈都能干,手快的一个月能有2000块钱的工资,能让他们在空闲时间增加些收入。”琰然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琰是勉县金泉镇人,也是非遗勉县剪纸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从小在外婆和奶奶剪纸作品影响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1983年开始,王琰一边潜心研究陕南剪纸,一边学习各式的手工技术,还到省市各地参加专门培训。2013年10月,王琰成立了勉县琰然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把学到的各类手工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合作社里的姐妹们,带动全县的留守、残疾、下岗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在她的带动下,金泉镇姐妹们也都慕名前来学习,不久便成立了琰然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金泉分社。
  一直以来,金泉镇党委、政府与合作社致力打造“党委+妇联+合作社+厂家订单+妇女”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跟厂家接单,材料由厂家提供,手工艺品制好后,厂家直接销售,只需专注技艺,不愁订单和销售,让姐妹们的巧手真正编织出增收致富路。截至目前,合作社长期在职村民31人,其中残疾人3人、留守妇女15人、宝妈4人,人均年增收5000至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