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
《小藤条编出大产业 黄官非遗新生记》入选
2024年12月05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62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冯自立)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陕西省有3个项目入选,陕西理工大学围绕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产学研实践所形成的《小藤条编出大产业 黄官非遗新生记》项目一举入选,这是该校继2020年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
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具体实施,旨在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交流推广高校帮扶工作典型模式、成功案例、创新做法。经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64所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直属高校投票推选,最终从全国省属高校推荐的217个项目中遴选出66个典型项目。
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郑区黄官镇也被誉为陕西的“藤编之乡”。陕西理工大学作为省级定点帮扶单位,紧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更富更美”目标,强化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技艺传承、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落地全环节贯通,不断探索“非遗+”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学校派出陈琰同志挂任黄官镇副镇长,协调相关学院艺术设计、农业科技、工业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强“非遗”全过程科技创新,《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编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虚拟创新》入选2024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当前黄官非遗产业产值达上亿元,在做强“汉中藤编”产业、擦亮金字招牌过程中形成了“结合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结合产业需求、攻关关键技术,结合市场需求、打造电商亮点”的帮扶特色,获得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当地群众好评。
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具体实施,旨在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交流推广高校帮扶工作典型模式、成功案例、创新做法。经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64所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直属高校投票推选,最终从全国省属高校推荐的217个项目中遴选出66个典型项目。
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郑区黄官镇也被誉为陕西的“藤编之乡”。陕西理工大学作为省级定点帮扶单位,紧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更富更美”目标,强化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技艺传承、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落地全环节贯通,不断探索“非遗+”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学校派出陈琰同志挂任黄官镇副镇长,协调相关学院艺术设计、农业科技、工业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强“非遗”全过程科技创新,《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编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虚拟创新》入选2024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当前黄官非遗产业产值达上亿元,在做强“汉中藤编”产业、擦亮金字招牌过程中形成了“结合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结合产业需求、攻关关键技术,结合市场需求、打造电商亮点”的帮扶特色,获得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当地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