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峥嵘岁月
——汉中解放的历史记忆
1949年12月6日,是个光辉灿烂永被铭记的日子。75年前的这一天,汉中解放,人民群众摆脱了国民党反动腐败政府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新生。 1949年12月10日,是汉中刚解放的第4天,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汉中解放的消息。 (市档案馆供图)
75年斗转星移,历史车轮滚滚而过,战火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那段铁与火、血与泪的历史却永远不能被忘记。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将更加激励我们赓续革命传统,弘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路大军解放汉中
1949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指挥下,从陕西关中地区挥师南下,翻越秦岭,进军西南。与此同时,第19军暨陕南军区配合第二野战军主力及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进军西南。11月25、26日,第19军兵分两路向西乡、汉中挺进,打响了汉中解放的枪声。 1949年12月11日,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左1)、第18兵团司令员周士第(左2)、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右1)率第18兵团前指由陕西宝鸡出发,沿川陕公路向四川挺进。 (市档案馆供图)
1949年12月5日,贺龙率领第18兵团和第7军一部共10万大军,从陕、甘两省分左、中、右三路追歼逃往四川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具体为:
第18兵团以第60军为中路,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部队于11月26日解放凤县县城、双石铺、留凤关。12月2日,先头部队第180师解放留坝县。12月6日解放褒城县。6日晚,先头部队进驻南郑县城(今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解放。12月8日,第60军第180师以第538团为前卫,解放沔县(勉县)。10日,部队追至大安镇;12月11日早6时,攻占五丁关;当日下午,解放宁强县;12日,攻克牢固关、棋盘关。
第18兵团以第61军为左路,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行军路线为:12月4日从宝鸡马营、盩厔(今为周至)出发,10日到达佛坪。此时佛坪县已被陕西军区咸阳军分区解放。
人民解放军第7军第19师,师长何辉燕,政委朱绍田,配合中路第18兵团第60军作战。12月3日从天水出发,4日解放徽县县城,12月9日解放略阳县。
人民解放军第19军暨陕南军区于11月22日,向第55师、第57师授旗,军长刘金轩、政委汪锋在授旗大会上号召全军“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并随时准备配合入川部队作战。第57师于12月4日解放洋县,5日解放西乡县,7日解放城固县。第55师于12月17日解放镇巴县。
12月8日晚,人民解放军陕西军区咸阳军分区参谋黄铭率领先遣部队13人,从陈家坝经三朗沟到达佛坪县城袁家庄。由于敌人已全部逃亡,佛坪县宣告解放。
12月8日,第19军刘金轩军长、张邦英政委、汪锋第二政委等首长,在褒城县宗营镇与贺龙等第18兵团首长会面。解放军南下部队和西进部队在汉中胜利会师,尔后配合主力入川。
汉中各县解放详情
留坝县解放 第18兵团第60军于1949年11月26日在解放凤县城、双石铺、留凤关后,于12月2日,由先头部队第180师继续前进,以第539团为前卫,配属工兵连,一面排除地雷、修复道路,一面尾敌前进。当日进留坝县城,留坝县获得解放。
褒城县、南郑县解放 第18兵团第60军令第180师沿着川陕公路继续歼灭残敌,由于敌人在撤退时炸毁了部分道路和桥梁,担任前卫的第539团于1949年12月6日占领褒城县城,褒城县解放;6日晚,先头部队进驻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县解放。
勉县解放 1949年12月8日,第60军第180师以第538团为前卫,沿着川陕公路继续追击溃敌,于当日解放了沔县(勉县)。
洋县解放 1949年12月初,第18兵团从宝鸡等地突破国民党秦岭防线,挥师南下,其先头部队——第18兵团某部(可能为61军)侦察兵一行9人,于11月底到达洋县华阳。第19军第57师也在攻克陕南重镇安康等地后溯汉江西进。12月3日,原国民党陕南暂编纵队第三总队(简称“纵字部队”)接受我党政治动员和组织部署,由司令尚志仁签发了12月4日傍晚就地起义的命令,届时第三总队司令部官佐及独立营在七里中心小学宣布起义,第七团在五间小学宣布起义,第八团在城东周家坟宣布起义,起义官兵总计1655人,公开宣布成立“陕南人民自卫军”,配合解放军解放洋县。随后,国民党洋县自卫团第一、第三2个中队260多人投诚。4日,第19军第57师先头部队1个排到达县城附近,排长张忠诚和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收缴枪支,维护社会治安。1949年12月4日夜,地下党武装力量和在洋县城外的起义部队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洋县县城。国民党洋县政府县长齐志澣等顽固派连夜弃城逃命。解放军先头部队趁势进入洋县县城,成功解放洋县。
西乡县解放 1949年12月4日,第19军第57师第170团,在第169团的配合下,由石泉向西乡进发,12月5日拂晓到达西乡县城东渡塔坡,趁雾朦胧之中摸到敌后,敌人缴械投降。接着,第1营指战员直扑县城东南与陕保第15团进行激战,歼灭部分敌人,剩余的残敌向南溃逃,第1营奋起追击30余里,除陕保第15团团长和卫兵逃跑外,其余全部被俘。第170团第2营和第3营涉水强渡,与城内和城北的敌人展开激战,很快攻占了县城,俘虏敌人460余人,西乡县解放。
城固县解放 12月7日上午11时许,第19军第57师第171团开进城固县城,宣告城固县正式解放。
佛坪县解放 12月7日,解放军陕西军区咸阳军分区宋飞司令员率领独立9团从宁陕四亩地入境,接收陈家坝乡武器。8日晚,参谋黄铭率领先遣部队13人,从陈家坝经三朗沟到达佛坪县城袁家庄。由于敌人得知解放军快到县城的消息,国民党县长安明诚于天黑前带领军政人员100多人逃往龙草坪。当先遣部队夜晚赶到县城后,整个县政府空无一人。通过打听,得知国民党全部人员已向北逃离,在纱帽石一带驻扎。至此,佛坪县解放。
略阳县解放 12月初,中共略阳地下党组织给国民党略阳县参议长、“反共救国军”副司令崔席珍写了“劝降信”。12月4日,解放军第7军第19师解放了徽县。徽县临时政治处处长哈含章派共产党员古永录、王兴业等人协助解放军侦察科长赵明诚等人于6日解放了白水乡。在白水乡,收编了乡自卫队的部分人员,与当地部分共产党员共同组成“解放略阳先遣队”向县城进发。7日,解放军新来了1个连,在陈姓连长的指挥下,由共产党员吕建周带路,在青泥河一带剿灭了国民党第90军残部。“解放略阳先遣队”由白水江出发,解放了大梁子、铁厂子;在烟洞沟歼灭了溃军1个排。8日,先遣队解放了磨坝。8日早上,崔席珍带领自己的部分武装人员与国民党略阳县县长常立亭分道扬镳,上了县城东郊的杜家山驻扎。当晚,常立亭带领部下由水路仓皇出逃,到了白雀寺隐藏。9日中午,略阳地下党在干水磨收到了崔席珍的“投诚书”。在投诚者和群众的欢迎中,先遣队进驻了略阳县城,略阳县解放。 1949年12月9日,略阳县解放,这是解放军进城的情景。 (略阳县档案馆提供)
宁强县解放 12月9日,第7军第19师解放略阳县后,沿导岭沟向大安镇进发。与此同时,第18兵团第60军第180师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北沙率第538团由勉县沿川陕公路追击国民党南逃溃敌,10日下午抢先到达大安镇,经过激烈战斗,全歼敌人2个整营、1个团部和1个专员公署,俘敌专员2名、县长7名、营团级军官20名,士兵700余人。第538团乘胜追击,于10日黄昏在烈金坝追上了敌第27师第80团。第2营战士不顾疲劳,傍晚沿川陕公路抵达五丁关,于次日拂晓前占领了五丁关主峰,全歼敌人1个连,其余敌人向南仓皇逃窜。第2营战士顺着公路跟踪追击,沿途又歼敌400余人。12月11日12点左右,解放军先头部队抵达宁强县城附近,国民党驻守县城的第79团分散逃跑,解放军大部队开进宁强县城,宁强县解放。
镇巴县解放 1949年11月,受中共西北局城工部地下工作人员杨实委托,镇巴县观音乡金家垭人康建鼎,到镇巴县策动国民党镇巴县自卫军司令庞文彦起义。12月9日,第18兵团派在国民党新8军的地下工作人员阎锡宾策动了庞文彦的第5支队起义。12月17日,第19军第55师第163团抵达镇巴县城外。由于庞文彦已率部起义,第163团团长率领一营及警卫连乘势解放了镇巴县。
(通讯员 郭金光)
左为解放初期的汉中北街口十字。 (市档案馆供图)
右为二〇二四年汉中城市风貌。 刘俊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