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朝 再谱新篇

2024年12月06日 深度 文章字数:2340 文章浏览数:

 
 

——写在汉中解放75周年之际


  最美城市会客厅——汉中一江两岸全景。 王辉 摄


  75年前的今天,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汉中宣告解放,人民获得新生,历史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75年来,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汉中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75年跨越前行,沧桑巨变。汉中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硕果累累,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生活品质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汉中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走过了恢弘蓬勃的发展历程,谱写了跨越奋进的壮丽篇章,天汉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75年,跨越前行,沧桑巨变,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汉中地方财政收入从1957年的2108万元,到2023年的525990万元。194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188.12万人,2023年户籍人口377.55万人,常住人口数316.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7.08%上升到2023年54.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177元上升到2023年的40870元,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2023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67元。

  75年,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近年来,我市交通建设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市交通局供图)

  早上在西安咥肉夹馍、登古城墙,中午在汉中吃热面皮、游汉江湿地公园,晚上在成都烫火锅、逛宽窄巷子……每到周末节假日,穿梭在秦岭和巴山之间的西成高铁都一票难求。每一座城市的崛起,都与它的交通密不可分。每一次繁华的启幕,更是交通的势不可挡。“以前,谁家有辆自行车都很稀奇。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过去对比现在,汉中的交通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今年80岁的王老伯切身经历了汉中交通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市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固机场通航15座城市、西成高铁全线开通、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5087公里……在天汉大地上,以城固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框架,国省干线公路为辐射,县、乡、村三级公路为脉络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千里蜀道一日还成为现实,交通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汉中经济社会阔步前行提供澎湃动力。

  75年,探索实践,不断追求,生态城市越来越美

  “改革开放初期,汉中市城市规模比较小,各种设施都非常落后。主城区街道狭窄、基础设施残缺不全、给排水管网短小简陋、公园、广场、绿地、公厕、公共场所等寥寥无几。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汉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座我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城市里,我觉得很幸福。”已经耄耋之年的退休干部陈策说起这些年我市的变化感慨万千。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抓城乡补短板,不断强基础优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2023年建成投用269个城乡建设项目,创建3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新建市政燃气管网39.03公里,新建口袋公园13个、增绿52.3万平方米,努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城市环境、公共基础建设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75年,以人为本,发展民生,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安居乐业,是一座城市最动人、最有吸引力、最具可持续性的美丽风景。
  “吉时到,开财门啦……”近日,曹先生一家搬进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亲朋好友为他们举行了热闹的乔迁仪式。“小时候和父母住在拥挤的职工宿舍,后来父母有了一定积蓄,在前进路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现在我又搬进了更大的房子,父母的房子也经过老旧小区改造焕然一新。”从平房到低层楼房,再到带电梯的高档小区,曹先生说,每次搬家都带给他新的居住体验。
  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汉中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取得了新发展。多年来,我市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增收、就业、社会保障、保供稳价、医疗教育等民生事项不断融入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一项项务实举措提升的是民生“温度”,一个个民生项目标注的是幸福“刻度”。我市累计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94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500余个;2019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15个4509栋楼,惠及13.86万户35.6万城镇居民;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3.28万人,10337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新增学位1.64万个、住院床位2145张,中心城区净增停车位3200余个,建成老年人助餐点120个……5分钟到超市,10分钟到医院,15分钟到学校,舒适便民的环境能就近满足每一位居民上学、购物、就医、健身娱乐等需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75年,创新发展,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除了“显性”的经济发展平稳快速,还有哪些关键因素能让群众收获幸福感?答案是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建有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各村(社区)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2186个,“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每年完成演出任务1400余场,组织音乐、舞蹈、戏剧、展览等活动,举办文化艺术品展示,放映优秀电影,建设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场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我市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从文化惠民成果中满足精神需求。

  75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开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见证。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新发展格局下,汉中抢抓历史机遇,高起点布局外向型产业,高能级打造开放平台,高效率拓展开放通道,外贸发展呈现连年攀升、高速发展之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56.71亿元,年均增长18.5%。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外贸企业107家,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汉中的贸易伙伴。
  汉中解放75年来,“三线”建设筚路蓝缕,改革开放春潮涌动,西部大开发击鼓精进,脱贫攻坚捷报频传,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持续记录着汉中勇毅前行的足音。
  站在新起点,朝着新坐标,汉中人民正以奋斗者的使命担当、追梦人的激情力量,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