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匠心一叶茶
—— 记我市“国茶人物·制茶能手”包玉龙
2024年12月10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07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陈林 袁冲波
11月21日清晨,勉县漆树坝玉龙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玉龙一如往常早早来到茶园,微蹲下身子,仔细察看茶树有无冻害迹象。对包玉龙来说,这茶园是他的牵挂,冬日里的悉心管护,只为春来茶树能焕发出蓬勃生机。
包玉龙与茶的缘分,要从儿时说起。小时候,他常常跟在长辈身后,穿梭于一垄垄茶树间,看着长辈们采茶、制茶,那忙碌又专注的场景,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制茶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包玉龙对茶叶的热情越发高涨,2012年,他辞掉西安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系统地学习制茶工艺。从最基础的分辨茶叶品种、了解茶叶生长习性,到掌握每一道制茶工序的精细要求,包玉龙都下足了功夫。
“只要听说谁家的茶做得好,我都专程拜访学习,半夜往同行厂里跑。最先在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系统学习茶知识,后来到全国各地的茶叶博览会、各个茶产地去学习。”包玉龙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评茶师的考评,成为了一名国家高级评茶师。
理论学习的同时自然少不了躬身于制茶的实践。据包玉龙介绍,每至春日,晨曦微露,当茶园里还笼罩着一层轻纱般的薄雾,他便头戴草帽,身背竹篓,学习采摘鲜嫩的茶叶。在制茶车间,他整晚蹲守在炽热的铁锅前,反复练习着火候与翻炒的节奏。揉捻环节讲究技巧,揉捻的力度关乎着茶叶内质的释放与口感的塑造,他说:“力度太轻了出不来滋味,太重了又伤了茶叶,得拿捏好那个巧劲儿。”
经过一道道工序的千锤百炼,一片片鲜嫩的茶叶在包玉龙的手中实现华丽蜕变,成为散发着馥郁芬芳、品质卓越的好茶。凭借着过硬的制茶技艺,包玉龙制作出的茶芽叶匀整、汤色清亮、香气浓郁、滋味鲜爽,在各类茶叶评比中屡屡斩获佳绩。加之他在茶行业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及全面精湛的技艺,在202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展的“国茶人物・制茶能手”调查中,他荣获“国茶人物・制茶能手”荣誉称号。
然而,他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积极投身于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之中。他时常深入周边茶农的家中,免费为大家讲解制茶的关键要点,亲手示范制茶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在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中,他总是满怀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汉中茶叶的悠久历史、特点以及别具一格的制茶工艺,让更多的人领略汉茶的魅力,爱上来自天汉大地的独特茶香。
如今,身为“国茶人物·制茶能手”,包玉龙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把茶做好一直是我的目标,一生爱茶、余生做茶、终身习茶是我坚定不移的选择,获得这次‘国茶人物·制茶能手’是对我投身茶行业、钻研茶技能的认可,更是对我的鞭策,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种好茶、制好茶,让传统的制茶手艺一直传承下去,让咱们汉中茶香飘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