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金牛驿

2024年12月1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231 文章浏览数:

舟子


  烈金坝村古名“金牛驿”,此名称的来历和“石牛粪金”传说密切相关。它距离宁强县大安镇5公里,阳安铁路东西贯穿全村,是秦汉、唐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金牛古道(东线和西线)的交会点,也是川陕驿路的要冲和名驿,它还是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一个小山村竟然头顶这么多光环,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真容。
  我们在村头的禹王古桂小广场下车,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枝杆遮蔽数百平方米的古桂,所幸我们去时还是花期,虽然树下红艳艳的一地,但树上还有许多正在盛开,老远都能嗅到空气中浓郁的丹桂清香。我们特意看了下树下的省级古树名木铭牌,这株丹桂虽然经历了610多年的岁月沧桑,仍然苍翠丰茂、花开不断,成为烈金坝的标识。
  古桂所在小广场其实是禹王宫遗址所在地。禹王宫据说供奉大禹,又称大禹庙、禹王庙。据广场屹立的画壁《禹王宫简介》说:“禹王宫始建于夏商朝时期,原建于嶓冢山,到大唐时期,庙宇破旧,唐王南巡见到禹王宫破旧不堪,下令由嶓冢山移到烈金坝。
  我们在小广场后面的画墙前见到三座碑。一座是《禹王宫古桂》县级保护碑;一座是《宁羌州重建禹王庙碑记》古碑,已经残损不全,年代不辨;还有一座是《创建汉源书院记》古碑,碑虽全,但字迹漫漶,好在《宁强县志》(1995年出版)附录有全文,可以查对。
  小广场是附近村民健身、娱乐、游玩的地方,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带着孩子玩,见我们对这株树和几个古碑石感兴趣,和我们搭话说这株树的传奇,说禹王庙的故事。
  从禹王古桂小广场出来,我们前往烈金坝村街。
  烈金坝因处在交通要冲,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人口集聚,商贸发达,渐成村街。1996年以前,这里是烈金坝乡政府驻地,有学校、医院、供销社等,比较繁华热闹,后来撤乡并村后,渐趋静寂。
  我们自108国道南的一个缓坡过道下到村街。村街的水泥路面宽敞、整洁,两边有不同时期的瓦房、小洋楼,样貌多样,但却井然有序、自然和谐。其中几座木板老瓦房,建筑规模可观,很有古意和看头。
  在一座瓦屋前有两个圆石墩,高达胸口,还有一段埋入地下,中间是六面体,一面有清晰的“乾隆三十七年”字样,上面是两层莲花纹,墩面平坦,中间有直径20厘米左右、深约三四十厘米的圆石孔。问房屋主人,这古石墩是做什么用的。回答是插旗杆用的。旧时寺庙正门两侧一般都会立一对旗杆,我们猜会不会是禹王宫前插旗杆用的?
  快到村街尽头时,见一人家门前放着一组石雕。这组石雕有半人之高,看样子很有些年头了。中间是石翁仲,雕像精致,神态自若;两边各一石狮子,头略朝向中间的石翁仲,雕琢得也很传神,有威武之气。奇怪的是这对石狮头是扁的,有人说会不会是石材所限,所以才雕刻成扁状。也有人不赞同,说是不是有什么风俗,或者是雕刻的一种模式和风格。这组石雕下都有一个方形石板,且浑然一体。三个石像被一个粗钢管连成一体,是搬运之用,还是为防偷盗用?听村民说,这组石像是从乞丐坟移过来的。
  从村街往回走时,饭菜的香味不时从家家户户门窗飘出来,街上村民来往的身影,还有跑着的狗和漫步的鸡,这景象让人仿佛回到老家,亲切而舒畅,迷离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