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无垠暖人心 耕耘天地爱满盈
——市慈善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综述
2024年12月17日 要闻
文章字数:2272
文章浏览数:
市慈善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投身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乡村振兴、创新优化慈善募集和慈善救助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书写了“善行无垠暖人心,耕耘天地爱满盈”的大爱篇章。
过去6年里,全市慈善协会累计募集善款(物)近3.5亿元,实施慈善项目18个大类、51个小项,使97万余人次受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6年间,市慈善协会在全市11个县区创建467个慈善幸福家园,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229个爱心餐厅的建立,让1.4万余名老人得以安心就餐。此外,217个关爱儿童之家的成立,为5334名儿童提供了关爱与陪伴,让他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慈善协会迅速行动,接收企业、机关、镇村、社区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3年累计接收捐赠款(物)1257.72万元,全部如数移交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或按照捐赠意向用于疫情防控,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慈善募集方面,市慈善协会不断扩大联系范围,推进常态机制,关注善主诉求,策划募捐项目,融入县情区情,多措并举推进慈善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投身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6年来,累计完成投资9394.13万元用于项目扶贫,其中乡村振兴项目投入6653.3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3.05万余人。新建慈安便民桥1040座,投资8816.01万元,受益群众达56.47万人。
在志愿服务方面,市慈善协会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6年间,全市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696支约3.87万人,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汉中慈善简报》作为慈善宣传的窗口,6年来编辑152期,发布慈善新闻和信息450余篇(次);汉中慈善网开设多个栏目,发布新闻资讯813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参与社会救助和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慈善工作转型发展,关键是发挥好慈善组织公募资质的作用和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的优势,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践行第三次分配,补充民生保障,改善收入和分配格局。重点是传播慈善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弃恶扬善、崇德向善,参与社会救助和治理。
展望未来,市慈善协会将继续秉承宗旨,书写更多大爱篇章,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更大力量。新一届理事会的五年,是全面推进依法促善、依法行善,转型现代慈善的关键时期。我市慈善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为准则,创造性发挥慈善事业的特点和优势,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探索实行部门协调、专兼结合、项目驱动、人人参与的全员募集机制。发挥募集平台效应,发扬“四千”精神,加强外联工作,巩固老善主,开发新善源。敬重善主、敬畏善款,建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联谊、定期走访、激励机制,做好与无公募资质的社会组织和单位的联络沟通,走好联合劝募之路。把互联网慈善作为慈善募集的新常态,争取市内外、境内外更多慈善资源落地汉中。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慈善工作格局。健全党政支持慈善发展的机制,争取党委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工作推动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宣传慈善的机制,加强市县区慈善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实施好慈善文化传播工程,弘扬慈善精神,激发社会慈善的活力。健全市县镇村慈善组织工作机制,重点健全市县镇村慈善组织网络体系,特别是加强镇办街道和村社两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规范标准,加快推进,强本固基。健全联动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确保每一个慈善项目和重点工作都能落地落实。健全队伍能力提升机制,坚持信息公开,依法行善,依法治善,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持续推进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建设。认真落实项目为王、品牌至上、规范运作、追求实效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急需帮助的人群,实施好雪中送炭式项目。巩固传统品牌项目,科学设计新项目,拓展帮扶救助领域,开展重点慈善项目调研督查,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慈善公信力,把每一项工作打造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称赞的品牌项目。
把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五个一”标准,坚持五社联动,建立大融合、大救助、大养老体系,牢牢抓住关爱中心、互助金,在城市和集镇,重点推动慈善幸福家园与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有机结合,增加慈善元素,办好爱心餐厅、儿童之家、老年大学。在边远农村,利用村社撤点并村并校闲置用房、爱心人士闲置用房,采取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办好关爱中心。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推动慈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阳光、透明、诚信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积极引导各级慈善组织建立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专户专账管理善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捐赠方意愿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对慈善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运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善款使用情况,保证群众特别是捐款者的知情权,推动慈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使每一笔捐助都体现捐献者意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最需要的人。
过去6年里,全市慈善协会累计募集善款(物)近3.5亿元,实施慈善项目18个大类、51个小项,使97万余人次受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6年间,市慈善协会在全市11个县区创建467个慈善幸福家园,为老年人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229个爱心餐厅的建立,让1.4万余名老人得以安心就餐。此外,217个关爱儿童之家的成立,为5334名儿童提供了关爱与陪伴,让他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慈善协会迅速行动,接收企业、机关、镇村、社区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3年累计接收捐赠款(物)1257.72万元,全部如数移交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或按照捐赠意向用于疫情防控,为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慈善募集方面,市慈善协会不断扩大联系范围,推进常态机制,关注善主诉求,策划募捐项目,融入县情区情,多措并举推进慈善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践行慈善组织宗旨使命,投身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6年来,累计完成投资9394.13万元用于项目扶贫,其中乡村振兴项目投入6653.3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3.05万余人。新建慈安便民桥1040座,投资8816.01万元,受益群众达56.47万人。
在志愿服务方面,市慈善协会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6年间,全市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696支约3.87万人,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汉中慈善简报》作为慈善宣传的窗口,6年来编辑152期,发布慈善新闻和信息450余篇(次);汉中慈善网开设多个栏目,发布新闻资讯813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参与社会救助和治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慈善工作转型发展,关键是发挥好慈善组织公募资质的作用和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的优势,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践行第三次分配,补充民生保障,改善收入和分配格局。重点是传播慈善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弃恶扬善、崇德向善,参与社会救助和治理。
展望未来,市慈善协会将继续秉承宗旨,书写更多大爱篇章,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更大力量。新一届理事会的五年,是全面推进依法促善、依法行善,转型现代慈善的关键时期。我市慈善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为准则,创造性发挥慈善事业的特点和优势,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探索实行部门协调、专兼结合、项目驱动、人人参与的全员募集机制。发挥募集平台效应,发扬“四千”精神,加强外联工作,巩固老善主,开发新善源。敬重善主、敬畏善款,建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联谊、定期走访、激励机制,做好与无公募资质的社会组织和单位的联络沟通,走好联合劝募之路。把互联网慈善作为慈善募集的新常态,争取市内外、境内外更多慈善资源落地汉中。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慈善工作格局。健全党政支持慈善发展的机制,争取党委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工作推动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宣传慈善的机制,加强市县区慈善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实施好慈善文化传播工程,弘扬慈善精神,激发社会慈善的活力。健全市县镇村慈善组织工作机制,重点健全市县镇村慈善组织网络体系,特别是加强镇办街道和村社两级慈善工作站建设,规范标准,加快推进,强本固基。健全联动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确保每一个慈善项目和重点工作都能落地落实。健全队伍能力提升机制,坚持信息公开,依法行善,依法治善,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持续推进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建设。认真落实项目为王、品牌至上、规范运作、追求实效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急需帮助的人群,实施好雪中送炭式项目。巩固传统品牌项目,科学设计新项目,拓展帮扶救助领域,开展重点慈善项目调研督查,联动抓落实,工作到基层,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慈善公信力,把每一项工作打造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称赞的品牌项目。
把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五个一”标准,坚持五社联动,建立大融合、大救助、大养老体系,牢牢抓住关爱中心、互助金,在城市和集镇,重点推动慈善幸福家园与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有机结合,增加慈善元素,办好爱心餐厅、儿童之家、老年大学。在边远农村,利用村社撤点并村并校闲置用房、爱心人士闲置用房,采取多种模式、多种途径办好关爱中心。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推动慈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阳光、透明、诚信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积极引导各级慈善组织建立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专户专账管理善款,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捐赠方意愿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对慈善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运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善款使用情况,保证群众特别是捐款者的知情权,推动慈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使每一笔捐助都体现捐献者意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最需要的人。
(市慈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