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预防 多元化解
——我市公安背包警务激活基层治理
本报通讯员 黄莉
今年10月,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的城固县三里桥江湾社区王某回家修葺老家房屋,却发现因久不在家,自家宅基地被堂叔家占用并修成了偏房,两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城固县公安局三里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落实背包警务驻村走访中发现了问题,了解情况后,迅速向所里报告,并召集包括司法、综治、土地、村民组长、中心户长等在内的“八长”会议,对王某和其堂叔的宅基地纠纷进行研判和调解,从情理法等方面开展劝解、疏导后,双方积怨逐渐消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至此,一起疑难矛盾顺利调解结案。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聚焦派出所主防定位,锚定“防住事、不出事”目标,全面实施警务前移战略,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研谋运行防险提质、“八个做实三个日”及命案事故防控“414”机制,及时闭环“责任、现状、预警、建议”清单跟进。积极践行背包警务,要求民警主动走进社区、村庄院落,走访摸排掌握基层情况,化解潜在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风险。
11月5日,洋县戚氏派出所警务室驻村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一村民因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换领过期的居民身份证。驻村民警立即联系户籍民警,当天上门采集照片为其提供办证服务。
上门送证、反诈宣传,背包警务把为民服务的触角近距离延伸到了群众身边,为他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公安服务难点。
镇巴县山大沟深,县域面积较大,群众距离派出所都比较远,而最远的地方也成为了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的薄弱环节。镇巴县公安局立足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职责定位,发挥“两进班子”“一村一警”作用,落实“八长”会商机制,建立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民警打起背包开展驻村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处置群众报警求助、采集管控治安要素、深排化解矛盾纠纷、清底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宣传法律法规和防范知识,让群众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为平安生活、基层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背包警务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镇巴县碾子派出所所长张伟总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支笔、一摞宣传资料、一本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登记本、一沓安全检查登记表……我们将送证上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警务工作,装入背包,背在身上,把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将警务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张伟长期在派出所工作,在他看来,背包警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和群众的信任,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才好开展。
每年的秋收都是涉农纠纷的高发时节,城固县公安局将警力下沉,桔子树前聊聊天,田间地头唠唠嗑,农贸市场普普法,警民之间很快就熟悉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秋收期间矛盾隐患。
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打起背包、走村进社,背包警务让民警向下扎根,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派出所的工作重心回归到了基础、管理、防范、服务上。通过做实主动警务,将粗放式服务变成精细化服务,各基层派出所切实发挥了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少发案、少损失,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汉台分局创新开展了“八单三表一联动”化险闭环工作法,洋县公安局依托综治中心、情指行中心、基础管控中心、综合指挥室四级联合研判化解机制。西乡县公安局打造白马联防、支援红+守护蓝、景+警互联群防群治品牌等一系列接地气、有创新的工作方法,赢得了群众好评。
今年以来,全市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2.1%,等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61.3%;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群众损失数同比下降75.8%和75.9%,“八防归零”成效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