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佛坪县依托7家社区工厂和2个帮扶基地,帮助300余名群众——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2024年12月19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838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宋乐乐 王刚


  仲冬时节,走进位于佛坪县袁家庄街道东岳殿村的祥禾服装厂内,电动缝纫机“哒哒哒”的响声不绝于耳,只见工人们坐在工位前,动作娴熟地裁剪、锁边、熨烫……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成品时装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跟广州樱珞服装公司合作,每年订单有3到5万件,预计收入50万左右。”该服装厂负责人张云祥说。
  服装厂生产技术简单易学、上班时间灵活机动,工人工资主要以计件为主,同时还解决食宿,良好的待遇吸引了周边很多群众来此务工。家住附近的黄小妹说:“我以前也是干缝纫的,现在照顾娃,没法出远门,刚好就近来服装厂上班。这里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灵活,1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块钱。”
  打工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是周边群众的心愿。临近腊月,该县大河坝镇高家梁社区工厂里,汉小黑(佛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火力全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身穿无菌防护服的工人分工合作,经过切割、制作、包装等工序,一袋袋黑猪肉香肠新鲜出炉。
  “目前工厂每月生产7万斤左右。明年准备开办二期,到时会吸纳更多当地村民来工厂就业。”该公司负责人成兵说。
  工厂订单不断、产销两旺,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高家梁社区居民大多是引汉济渭工程移民,为了做好后续安置工作,大河坝镇整合5个村经济合作社的600余万元资金,在安置点附近建起了社区工厂,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高家梁社区十亩地村党支部书记杨友生说:“汉小黑食品有限公司落户以后,吸纳我们村的村民务工有30余人,平均每人月增收4000余元,村集体分红每年累计达到50余万元。”
  该县始终将稳就业、促就业放在保障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优化就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的就业梦。
  据该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韩超介绍,今年以来,该县依托7家社区工厂和2个帮扶基地,有效帮助3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此外,举办19场招聘活动,提供1988个就业岗位,535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顺利对接。为560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积极落实公益岗政策,为困难群众筑牢收入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