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鸟飞回来(二)

—— 秦岭深处访朱鹮

2024年12月20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844 文章浏览数:

周竞

 

一个和美的小家庭

  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朱鹮的宝宝们出世了。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四只蛋孵出了三只小朱鹮。
  五月初的一个早上,我一进一号棚,就听见了“叽叽”“咴咴”的声音,我举起了望远镜,镜头里闪出了多么动人的画面啊!那巢窝里,并排有三只鸽儿般大的小朱鹮,它们浑身披着灰绒毛,依在老朱鹮的身边。
  朱鹮妈妈和爸爸分工合作,轮班守护着可爱的小宝宝:一只看护宝宝,一只出外找食,一只喂宝宝的时候,另一只就抓紧时间飞走觅食。
  刘伯伯告诉我,朱鹮是专吃小鱼、青蛙、虾、蟹和水虫的涉禽,它最爱吃泥鳅,小鲁哥哥为了小宝宝能健壮长大,发动小学生到池塘去捉泥鳅,一下子收购了五百多斤,全投放在沟畔的半亩水田里。
  二号观察棚搭在沟对岸的山坡上,从这里可以看到朱鹮捉泥鳅。它本领真大,那弯而长的嘴喙,像把钳子,不管泥鳅多滑,要是被夹上可就逃不脱。它的眼神儿好,泥鳅藏到泥里,朱鹮用钳子一点、一啄,再把嘴一张,一条又一条的泥鳅就吞下了。
  我边看边记,不大会儿,我记下她吃下去十八条泥鳅。我对刘伯伯说:“这老朱鹮太馋了,它出来找食喂宝宝,可这阵子只顾自己填饱肚子啦!”
  刘伯伯笑了,他说:“这你可冤枉了老朱鹮咧,它没有吃下去哪!”
  “什么?”我摇摇头,说:“没吃?我刚才记得清楚,是十八条泥鳅哩!”“进了嘴可是没进肚子。”“那吞到哪里去了?”“你瞅瞅它的脖子吧!”
  果然,朱鹮的脖子变粗啦!我正纳闷呢,刘伯伯推了我一下,说:“现在你赶快去一号棚,去看看老朱鹮怎样喂小宝宝。”
  “那这儿?”
  “给我!”刘伯伯拿走了我的“取食记录”,我马上登上山坡,奔向一号棚。哈,这又是一幅有趣的场景,原来朱鹮吞下了那么多泥鳅并没有填进肚子,而是像鸬鹚(鱼鹰)一样,都装进了食道的夹袋。老朱鹮寻食回来,就站在巢边,张开了大嘴,让小宝宝一个一个地从嘴里向外掏食吃。喂了老大,再喂老二,老二吃过了,再喂老三,不偏不向,个个有份。朱鹮宝宝也挺懂事儿,一个吃过了,就伏在旁边光看不动,从来不跟哥哥弟弟争食吃。
  这个和美的小家庭很热闹。老朱鹮“啊啊啊”“哦哦哦”,小朱鹮“叽叽叽”“咴咴咴”,一天到晚叫个不停。老朱鹮开始是换班觅食,当宝宝们的灰绒毛退了,白羽毛长了出来,身体壮了,吃得更多了,这时爸爸妈妈就双双飞走找食,好让宝宝们多吃一些,快快长大。
  宝宝们长大了,也变得淘气了,爸爸妈妈不在家,它们常常还会打架争斗呐!这不,就因为不听话,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小朱鹮因祸得福

  最晚出壳的老三,个儿小,最淘气。它用嘴去钳老大,老大出壳早,个儿大,哪把老三放在眼里,一直把老三挤到边上。老三立不住脚,就扑楞楞地从树上摔下去了……
  刘伯伯叫了声“快!”马上带着我们离开了观察棚,抄陡坡溜下去直奔青树下。大树几十米高哩,好在小朱鹮已长出了飞羽,靠着翅膀张开的浮力,它没有受伤。不过险极了,树下一只专吃鸟蛋和幼鸟的青鼬,看到好东西自天而降,立即贪婪地扑了上去,幸好我们及时赶到,一齐大声呼叫,才喝住了青鼬。
  刘伯伯捧起了老三说:“瞧,看你还顽皮?这回可没法子送你回家去了,跟我们一块过吧!”
  小朱鹮很逗人喜爱,自从它成了观察站的一名新成员,给我们带来了生气,我觉得生活过得更丰富多彩了。我做了纱网、铁钩,在山涧溪流里捕鱼虾和螃蟹,让小朱鹮吃上鲜美的食物。
  通过喂食饲养,小朱鹮跟我熟了,我们让它在院子里跟家鸡们一道嬉戏、寻食,只要小黄姐姐一吹口哨儿或者一听我敲鱼食盆儿,它就会马上扑闪着翅儿跑到面前跳起舞来,这时我们把食盆往地上一放,小朱鹮就美滋滋地开始就餐啦!
  一个多月过去了,小朱鹮长大了。羽毛厚了,翅膀硬了,脸儿变得红通通的,脑后还龇出了一排矛状的羽毛……每次在院子里一站,嘿,比芦花大公鸡还英武、美丽呢!不久,从几千里外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北京动物园的陶爷爷,著名的鸟类饲养专家,他是专程到姚家沟来迎接小朱鹮去北京的。
  我真舍不得小朱鹮,可是刘伯伯说过,它是目前祖国可以展出的第一只活标本,还有重要的科研任务。小朱鹮看样子也是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故土。陶爷爷请它进了笼子,它“啊呀”“啊呀”地冲我直叫,还挣扎着向外面冲,我看着它,不禁扭过了脑袋。
  陶爷爷笑了,他摸了摸我的头发:“小家伙,感情蛮丰富的嘛!你知道小朱鹮一进北京动物园,可就是举世瞩目的‘宠儿’啦,现在,好几位日本专家正等着跟它会见呐!”
  刘伯伯走过来安慰我说:“别心疼,开了春,咱们可以回北京,那时候,你还可以在动物园里跟小朱鹮重逢!”“那时候……”我噘起了嘴,“那时候我认得它,它可不认得我了!”大伙儿一起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