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冬至饺
2024年12月24日 副刊
文章字数:900
文章浏览数:

诸葛保满
我的家乡是一个南方小山村,不知何时也兴起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些年来的冬至节,我吃过母亲的饺子、妻子的饺子、女儿的饺子,三代人的冬至饺子各有特色,每一张面皮,每一勺馅料,都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与故事,更见证着我们小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母亲见过苦日子,养成了“恨不得一个子掰成两半儿用”的习惯。母亲的饺子一般用的是传统猪肉馅,讲究的是油香四溢、汁水丰盈,追求个大馅满、肉多菜少,最好能一口下去满嘴油。母亲说,只有这样的饺子才能体现生活的富足。每当我们吃饺子时嘴角溢出亮亮的油汁,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眼中闪烁着欣慰与幸福。
妻子成长于改革开放之时,对于吃不再简单地追求吃得饱,更追求吃得好、吃得低脂、吃得健康。每年冬至包饺子,妻子总要早早地去集市精心挑选有机蔬菜,搭配少量瘦肉,确保每一口饺子都是低脂且富含营养。饺子出锅,色泽鲜艳,香气扑鼻,既美观又美味,引来全家人啧啧赞叹。这个时候是妻子的开心时刻,她认为绿色生态的健康饮食是对家人的最好呵护。
女儿出生在二十一世纪,追求个性,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食物。如今,学成回乡的她也参与冬至包饺子。在女儿的操弄之下,饺子变成了小巧可爱的动物模样,或者是各种天然色素制成的花朵……五彩斑斓、形态各异、个性十足,每一道褶纹、每一个造型,都承载着女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品尝女儿的个性化饺子,更多了份节日的仪式感和新奇感。
今年冬至,我突发奇想,让母亲、妻子和女儿按各自的想法包饺子,搞个大杂烩。结果,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饺子,有母亲的经典之作、有妻子的健康理念、还有女儿的创意新奇……似乎每一代人的经历和追求都印在了这小小的饺子上,诉说着不同年代的故事。这一刻,饺子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了节日的文化符号和拉近家人之间情感的媒介,将三代人的心紧紧相连。全家人一边品尝着各具特色的饺子,一边分享着各自的故事,笑声与关爱在此刻交融,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画卷。
三代人的冬至饺,不仅是一顿节日美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家庭的成长,也展示了每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表达,汇聚成一首美妙的家庭协奏曲,唱响了家庭和睦、幸福安康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