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媒到智媒

——汉中日报社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向“新”而行

2024年12月28日 要闻 文章字数:2789 文章浏览数: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新媒体矩阵,从零的开始到百万粉丝,从单向传播到多方互动……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汉中日报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资源聚合、机制耦合、部门融合、队伍整合上下功夫,打造了涵盖“报、网、端、微、视”的全媒体发展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推动媒体融合由相“加”相“融”到纵深发展,实现了从纸媒到智媒的华丽转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夯基筑本:全媒体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汉中日报社打破内部管理定式,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激活人才队伍活力,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夯实了基础。
  ——加速培训培养,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人才转型升级
  从2020年开始,持续开展“以讲促学”擂台赛、成立采访小分队、打造“新老”结合的融媒体工作室,不断促进全员能力水平转型升级,人才逐步向一线倾斜,一线骨干记者、编辑人数已经突破30人。
  目前,“以讲促学”擂台赛已经举办104期,在报社内部营造了自觉学习、积极学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开展小分队采访35次,实现了全市11个县区和20多个重点部门全覆盖。打破部门界限,成立3个融媒体工作室,推出一批精品稿件和精美版面,提升了各平台传播质效。
  注重校地融合,2021年,汉中日报社与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成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累计互派人员20多人次,召开业务交流会10余次,共享人才智慧,共促人才成长。
  ——扩大外部引进,补齐媒体融合发展人才短板
  结合媒体融合发展人才需求实际,汉中日报社通过“统一招考、引进选调、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吸纳各类急需人才,补齐媒体融合发展专业人才短板。
  累计招考32人,4人成长为部门主任或副主任,6人成长为小组长,9人负责重要记者或编辑岗位,培养转化率接近60%,确保了三十岁左右年龄层级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针对特殊人才“招考难”的问题,探索推行了特殊人才引进选调机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挖掘,完成引进选调人员8名,其中在编人员2名,聘用人员6名,有效补齐岗位短板弱项。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适应需求的人才管理体系
  汉中日报社将在编和聘用人员统一纳入考核体系,执行相同考核标准,根据不同身份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整个采编队伍执行能力显著增强,稿件采写、版面编辑质量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2023年、2024年多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36名记者、编辑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2022年、2023年汉中日报社获得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格次。
  

守正创新:主旋律作品引领大流量


  汉中日报社把新闻策划作为更好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先导性工程,把重大主题策划与日常新闻策划结合起来,以此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提升传播质效,打造出一大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唱响时代主旋律的新媒体作品。
  ——主旋律宣传昂扬向上
  汉中日报社自我加力、推陈出新,运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30多个专栏,刊发出《城市更新生活更美——汉台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侧记》《宁强:点“茶”成金 富裕一方百姓》等1500余篇沾泥土、带露珠的稿件,切实增强了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
  此外,在全平台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报道全市惠民生、暖民心有力举措,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的生动事例,推出基层暖心稿件1200余篇,成为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栏目。
  ——融合传播有声有色
  2023年下半年开始,汉中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采用小团队工作室模式,开展全媒体报道行动,短视频作品的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在2024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媒体中心设立“帆船活动融媒工作室”,对我市帆船活动进行全方位短视频报道,共制作相关短视频30条,总阅读量超过500万次,点赞量过百万。
  以2023年数据为例,汉中日报社各新媒体平台发布5000余条短视频,原创或二次创作视频超4000余条,抖音号200万播放量以上的爆款超150条,平台总阅读量超过8亿人次。
  ——深度报道亮点纷呈
  在汉中日报社党委的统筹谋划下,整合记者部、周刊部原有骨干力量,组建全媒体采访中心深度报道部,加大以深度报道为主的优质内容供给。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以《汉中日报》深度版面为主的深阅读品牌逐渐成形。目前,已经推出深度版面63个,并搭建以微信、微博、抖音、B站、头条等为代表的多介质传播渠道,提升了深度报道的可读性,深度报道在融屏共振中传播力得到持续发展,深受省委宣传部阅评组的肯定称赞。
  

融合提升:平台建设持续发力


  汉中日报社坚持与时代同行,强化各平台的联动互动,构建融媒品牌化全媒体矩阵。截至2024年10月底,“汉中发布”“汉中日报”等12个新媒体平台粉丝量突破245万,形成了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的超大“朋友圈”。
  ——搭好平台,为融合发展技术赋能
  汉中日报社采取自主平台+商业平台的运营模式,先后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12个新媒体平台,构建起资源整合、多元应用、协调联动、数据挖掘、一体运营的内部新闻宣传管理“一张网”。
  目前,汉中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占比超过汉中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综合传播力排名稳居全省政务新媒体前三。汉中日报微信公众号传播力位居地市党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方阵。“汉中日报”抖音号粉丝量占比超过汉中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超1.5亿人次。
  ——搭实平台,打造融媒体精品
  汉中日报社深挖内部潜力,通过学习培训和一线锻炼,增强一线年轻采编人员学习研究积极性、主动性,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精品。
  在平台赋能下,由新媒体编辑自主采编的《汉中未来!城乡区域发展态势》《爱上汉中 只需一日》《汉中“态”美啦!》《汉中是懂美的!有惊喜》《看!汉中城区的“微更新”》等新媒体作品,聚焦汉中高质量发展的点点滴滴,作品鲜活生动,形式新颖有趣。文博类专栏《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 让文脉传下去——天汉文物邀您共赏汉中千年光华》用8期内容,聚焦汉中博物馆,用一件件馆藏文物“吟唱”这里的深厚历史文化、“讲述”先民的故事,受到读者热评和称赞。
  ——壮大平台,广泛汇聚资源
  为打造自主可控的媒体平台,汉中日报社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交流,创新开发了“汉中日报”APP。一方面,积极学习发达地区客户端运营经验,在优化界面设计、交流互动体验和功能布局上下功夫,提高用户黏性和活跃度;另一方面,结合最新技术,推进现有平台与客户端实现代码共享、数据共享、后台共享、模块共享。同时,通过算法、数据驱动来实现对各类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整合、全面融合,让资源的能量和效益在自己的平台上“变现”。
  上线一年来,“汉中日报”APP总下载量超过1.7万次,常用装机用户超过7000,日活率达5.7%,已积累各类样本数据达2000GB。
  通过近年来的创新探索,汉中日报社在新媒体矩阵和深度报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媒体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以即将组建的汉中市融媒体中心为新起点焕发新气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