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镇: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

2025年01月03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396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建斌 付小雪


  冬日的秦岭南麓,天高云淡,在略阳县郭镇,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2024年以来,该镇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产业振兴为抓手,乡村治理为灵魂,坚持美村与富民并行,示范引领和整治提升并重,逐步实现了村容村貌大转变,为绘就和美宜居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生态为基 擦亮美丽乡村绿底色


  “现在的环境是真好了,村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坪沟村村民张飞发自内心地感叹。如今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坪沟村将全村划分为25个片区,每个片区一名党员一名公益岗负责公共区域的垃圾清理管护工作,村委会按月对各片区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评比,张贴红黑榜,逐渐在全村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村民们既是设计者、施工者,更是受益者,真正实现了从只有村委管到人人都参与的转变。
  同时,该镇利用积分制,鼓励村民通过打扫房前屋后垃圾、美化环境等行为获得积分奖励,兑换食用盐、香皂、毛巾、雨伞等生活用品。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模式,带领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积极转变,不断开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局面。
  

以产业为笔 擘画美丽乡村兴蓝图


  2024年,郭镇瓢儿馍生产作坊从去年的30多家发展到50多家,日销售瓢儿馍1万多个。随着略阳瓢儿馍越来越出名,郭镇北河沟村积极整合资源,投资53万元新建了瓢儿馍生产加工基地,购置了打馍机器,通过厂房统一制作、村里集中销售的方式,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增收机会。“我们将继续扩栽瓢儿500亩,进一步完善瓢儿加工生产体系,争取打造更多瓢儿附加产品。”北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梁洁信心满满地说道。
  该镇积极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寻求合作,对包装设计、瓢儿的人工种植和食品开发进行研发,并探索制定瓢儿馍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申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加大生产作坊的环境卫生检查力度,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规范操作,确保每一个瓢儿馍都能达到高品质、高标准的要求。如今,这种季节性美食已经走出略阳、走出汉中,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致富馍”。据悉,该镇2024年瓢儿馍经营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
  同时,该镇千亩烤烟示范村谭家庄村分别在中梁山、裴家庄、寺湾开山开荒复垦土地约800亩,建成4个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区。新建4座智能温室育苗大棚,与现有的6座育苗大棚,形成连片的集约化育苗工厂,不断提高烤烟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发展种植专业户15户,其中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3户。2024年,全村栽种烤烟1000亩,实现收入460万元,群众人均增收1700元、村集体收益达到50万元。这是该镇按照“烤烟、天麻、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罐罐茶、瓢儿馍、高山蔬菜三大特色经营项目发展规划和布局。
  

以民生为墨 书写美丽乡村“和”篇章


  西沟村坚持以乡风文明“小切口”助推乡村建设“大文明”,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治理模式,将全村45名党员、5名法律明白人和退休老干部等,构建起“村调委会+派出所包片干警+法律顾问+乡贤”的联动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常态化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红黑榜、履职评议等制度,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深化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增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