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灵岩寺
2025年01月03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165
文章浏览数:

王印明
走进嘉陵江畔,走进略阳,就一定会遇见灵岩寺。遇见灵岩寺,就遇见了她的空灵秀美,遇见了她的独具神韵,遇见了“故道明珠”的人间仙境。
想要遇见灵岩寺,并不需要过多的行程,从略阳县城出发,驱车十几分钟就能遇见灵岩寺了。
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东南3公里处,在嘉陵江东岸的山岩上,依山临江,坐东向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洞穴恢弘,悬空凌云,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号称“陕南小碑林”。
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灵岩寺像一个悬挂在空中的寺庙,所以也称“悬空寺”。沿台阶缓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前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多米,进深约100米,是天然的洞穴,造型独特,岩石光滑,很是壮观,就像屋檐下搭起的偏厦。不由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甚至深信那是上天有意的造化,既护佑着这块风水宝地,又为朝圣者遮挡风霜雨雪。我们常说道法自然,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遇见灵岩寺就遇见了《郙阁颂》。灵岩寺最引人注目的是碑文《郙阁颂》,精雕细琢,雄浑壮丽,像一扇古朴的门板,历经岁月轻抚,留下斑驳的印记,沧桑中透着唯美。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用一玻璃框起来加以保护。仔细看,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个别地方依然清晰可见。
“析里之阁兮坤兑之间,高山崔巍兮水流荡荡”。《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修郙阁栈道而书刻,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郙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故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笔墨。
遇见灵岩寺也就遇见了一尊天然大佛。经过“奈何桥”“飞仙石”“罗汉洞”,便到了千年睡佛。这是一尊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的钟乳天然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当地曾流传着:你哪里痛,就把睡佛哪里摸一下,便会立即好。此时此刻,有人绘声绘色地介绍,如果身体某个部位不适,可“对症”抚摸,求得神灵保佑。
遇见灵岩寺也就遇见了初冬的诗意。走过一段玻璃栈道,眼前更为豁亮。眺望对面,山峦相连,秀美峻拔,层林尽染,风光无限。山巅云雾缭绕,就像轻歌曼舞的仙女,编织着下凡的梦想,又像有意在为我们表演。山脚下的嘉陵江,碧绿清澈,如同琉璃,蜿蜒曲折,渺渺茫茫,又恰似一条绸带在秦岭千山万壑中飞飘舞动,勾思引情,给人一种“藏于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遇见灵岩寺也就遇见了“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越往前行,台阶越多,高度在升高,视野更开阔,不由想起杜甫的《望岳》。忽然,天空中飞来一行鸟儿,煞是好看。
遇见灵岩寺也就遇见了人生中最宁静惬意的时光。在人生的旅途中,怎能不去遇见一次灵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