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显初心

——城固县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2025年01月07日 要闻 文章字数:1695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兰博瑞 罗佳旭


  近日,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传来喜讯,城固县供销合作社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表彰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近年来,城固县供销社坚守为农服务初心、勇担助农惠农使命,抓改革、激活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县级供销社”“全市综合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深化改革重塑阵地


  破解难点堵点、补齐工作短板、重塑行业阵地、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是城固县供销社近年来深化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
  为了解决原贸易公司2004年破产后职工未安置信访高发的问题,该社筹措资金400万元,安置职工33名,同时保全城市商业区土地资产8.3亩、商业房产3600平米。采取“一企一策、合作经营、项目带动、盘活资产”等多种方法,化解乡镇供销社各种债务1163万元,推动基层社轻装上阵开展经营。
  积极争取苏陕协作、乡村振兴、新网工程项目,共计筹措资金2200万元,升级改造基层供销社老旧破损严重门面房和办公用房12处11000平米,新建城市商业综合体1栋4000平米,将“沉睡资源”变“鲜活资产”。
  采取“供销社+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服务模式,恢复重建8个镇级供销社、258个村级经营服务网点,实现组织体系、流通网络全覆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等业务全面恢复。
  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同时,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业务板块,以“县供销社+金扁担供销实业有限公司+市场主体”入股合作模式,联合省内外知名企业成立7家合资公司,携手深耕“三农”领域。其中,金扁担供销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建成投用1000亩有机米生产基地,农资直销配送、便民服务覆盖面广;汉中智慧供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社区新零售平台“齐聚城固”已发展会员5万余人,吸纳优质合作商户500余户,平台月均交易额达2500万元。
  

健全功能优化服务


  “供销网点多,服务一条龙。快递送到村,农货卖进城。”群众口中的这句顺口溜,是供销社流通网络建设的真实写照。
  城固供销社牢牢把握为农服务宗旨,有效助力“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家门口的菜市场”,便民惠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设立物流快递站点17个,累计收派件100万余件、寄件20万余件,有效解决农村送货“最后一公里”难题。立足群众生活需求,推动各类网点功能联动、业务融合,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开展金融便民服务,在镇村开通惠农通支取养老金业务,月均支取500余万元。
  为农服务中心销售化肥、农药,满足群众农资需求;农机开进田间地头,提供耕种、收割服务……走进城固县龙头镇,基层供销社各项业务风生水起。
  城固供销社以“村社共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土地撂荒”难题,建成区域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7个、粮食仓储库房6000平方米、晾晒场地20000平方米,组织农机手151名、高级农艺师5名、农业机械269台(套),托管土地5万亩,为小农户亩均节支2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粮食稳产丰产。累计新建农资经营门店34个,年销售化肥1万余吨、籽种6000余公斤,实现农资销售额2000万元。
  

创新经营激发活力


  作为助力“三农”高效发展的服务主体、推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重要力量,城固供销社创新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网上供销社”,让供销社这棵“老树”萌发“新芽”。
  该社开发集生产、供销、综合代办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数字网络服务平台,上线企业和社员数量达12000个,实现涉农产品的电子化建档和一体化分析。整合县域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城固供销+一品城固”品牌。在西安、杭州、南通开设名优特产馆,不断将地方名优特产推向一二线城市。充分发挥“832”平台作用,目前全县入驻供应商53家,上架产品274个,农产品年均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在上元观古镇景区建成投用“一品城固”农产品展销大厅,利用节假日、旅游旺季持续开展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扩大供销社影响力。在各大网络平台开设店铺8个、直播间10个,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拍摄系列宣传引流短视频100余条,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