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留学生学城固非遗

2025年01月07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690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刘娜 姬辰升


  一方绣花,一顶头盔,诉说着城固千年的文化底蕴。展厅内,原公社火头盔传承人韩安全正热情向大家介绍着,“纯手工制作就像学习一样,唯有用心,作品才会精致。”
  城固架花、原公社火头盔等城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如何保护发展成了许多非遗面临的问题。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派驻城固县第六批助力团和城固县文化馆一同举办“文化根脉·非遗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为城固非遗注入“青”新活力。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17个国家的100余名留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兴奋地表示:“我非常喜欢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能够让我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城固架花老师的身边围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在西农派驻城固县第六批助力团成员的引导下,来自国外的留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着老师的步骤和手法,熊猫、龙等中国元素呈现在了同学们的作品中。同学们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与了解,不仅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人守正创新的精神。
  非遗面对面让古手艺传承出新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物,也不仅是单纯的手艺,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城固架花、原公社火头盔等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与同学们讲解非遗故事与文化内涵,构图大胆巧妙且色彩典雅、立体感强烈的图案,展现了城固架花作为“立体的水墨画,民俗的活教材”的独特艺术魅力,彰显了城固非遗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