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河口回龙湾
2025年01月10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890
文章浏览数:

周志峰
牧马河发源于米仓山北麓的白熊山老鹰崖,大致向东流经城固、西乡,在西乡县城东北三花石回龙湾汇入汉江。江河交汇处,河流顺南北犬牙交互的山势在这里形成几个大回流。其中,一个线条流畅的将近360度圆弧形河曲被称为“回龙湾”。
相传古时候,西乡白龙塘龙王沟村住着一条小白龙。它在深山里行云布雨,为人们解干旱之苦,守护着一方水土。某年二月二,小白龙接到老龙王召唤,要东归大海。小白龙依依惜别,沿着牧马河九曲弯来到小河坝。即将进入汉江时,实在难以割舍心头万千眷恋,悲悲切切回头顾盼,三步一停,两步一看,总想最后看一眼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就在进入汉江时,它难抑离别之情,回首顾盼,洒泪泣血,龙尾稍抖了一抖,只在张家梁山脚下轻轻一扫,便将那里齐刷刷扫掉一大块,留下了如今看上去斧劈刀削、撼人心魄的万丈白崖,形成了回龙湾。小白龙扭身扑入汉江,穿过葫芦嘴(现在的阳安铁路钢桥附近),直奔长江,游入大海。
据回龙湾的老人讲述,后来有人看好这个三面环水的地方,就在这里安了家,渐渐发展成为回龙村。当年白龙回首的山梁叫观山梁(也就是现在的南坪梁)。白龙洒下的几滴血泪,后来化成几座红色土丘。乡亲们就在最高的红土丘上建了一座小安庙,保佑百姓日子红火,安居乐业。
回龙湾后来的确成了非常难得的好地方。这里山环水绕,空气清新,土地肥沃,人才辈出。清末,小安庙就建有一所学堂,是三花石方圆最早的学堂。回龙湾小河坝一个叫戏楼场的地方,经常有戏班子唱大戏。
站在汉江左岸的余家梁隔江相望,南屏山蜿蜒盘旋,巍峨高耸,横亘在牧马河和汉江交汇的地方。南坪梁从南屏山北麓急下缓降,宛若青龙奔赴而下,在江河交汇处收住脚步。
牧马河西来,汉江刚刚挣脱九十里黄金峡的羁绊,意气风发北来,在回龙湾与牧马河相持,争夺奔腾前行的水道。南坪梁、余家梁、中咀梁三足鼎立,南屏山稳扎稳打,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最终,牧马河妥协,在这里形成曲里拐弯的河曲。回龙湾就是这些河曲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河岸青山绵绵,河湾碧水涟涟。远远望去,牧马河江面蜿蜒流转,飘逸灵动,似一条游龙穿梭山间。汉江流水,浩浩来自山峡中,青山尽与水流东。
遥想当年,陆路阻塞,水运盛行,人们出门不是坐船,就是步行。回龙湾是古荔枝道与汉江航运水道的交汇处。从镇巴泾洋河上来的船只,汉江水道里上溯下行的船只,从西乡沿陆上荔枝道步行的客旅,纷至沓来,回龙湾就成了他们的打尖歇脚之地。
据回龙湾的村民讲,要是从西乡县城出发,步行到回龙湾,正好天黑。这里,南有南屏山壅塞,东有汉江河滞塞,北有牧马河堵塞,古时官家又有“夜不得渡”的铁律,行旅别无选择,只得在此住下。小安庙附近就开了好几家小客栈。次日天明,客人过渡,赶到对面江湾的水旱码头和三花石古街。
渡口就在白龙石。白龙石矗立在汉江江心,上下货船得绕着它走,是个奇观。一块大礁石隐于水中,隆起的三只角露出水面,奔腾不息的汉江水流到这里,肆意冲击巨石,就会泛出三朵美丽的水花。水花盛开,散落,远远就可以看见,甚是壮观。三花石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石泉水库下闸蓄水后,三花石、回龙湾一带成了淹没区,水中礁石和它的三只角没入深深的水下,三花石景观湮灭。阳安线通车后,人们往来于回龙湾和三花石再也不需坐船。南屏山葱茏,葫芦嘴盘曲,两条隧道分别穿越南坪梁和葫芦嘴,中间一座钢桥飞架,长虹卧波,横跨汉江。钢桥北侧留了一条宽约八十公分的通道,可以行人,胆大的也可以骑上摩托车行驶。从此,天堑变通途。当你行于桥上,恰好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先是恍如滚雷涌来,沉寂的山谷轰隆隆震响,紧接着钢铁巨龙飞驰而过,整座钢桥颤巍巍抖动,而桥上的人和摩托车却安然无恙。
过桥至南坪梁顶,俯瞰整个回龙湾,江河恰似两条苍龙盘旋,撕扯。两边坡头那一垄垄茶园,绿茵茵一片。一湖碧水如明镜,三岸青山入画屏。峰峦叠翠处,白鹭翻飞,朱鹮翱翔。湖光山色荡扁舟,野鸭戏水自在游。
回龙湾一年四季静谧而亮丽,最美莫过秋冬季节。
这里是石泉水库库区,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三月底是蓄水季。那时候,回龙湾水位升高,弧线流畅的湖岸曲折蜿蜒,五彩斑斓的树木倒映在清澈碧绿的江水里,江河两岸风光无限。
金秋时节,走进回龙湾,远山含黛,近水染墨。沿江树木,傍水而立,星罗棋布,形成美丽的弧形林带。柳叶儿黄,杨叶儿黄,柳枝、杨枝随风摇曳,透过若隐若现的黄叶,一叶小舟摇呀摇,缓缓滑过,船桨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像有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拂过绸缎般的湖面。小船从树丛缓缓划来,艄公斗笠蓑衣,游客彩衣锦带。泛舟江面,襟飘带舞起歌声;荡漾湖中,返璞归真乐逍遥。
秋冬之际,来回龙湾荡舟,放飞自我,放空身心,闲作一回悠见南山的东篱采菊人。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