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大河坎镇人大创新代表履职方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025年01月14日 政治
文章字数:106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酉俊)2024年以来,南郑区大河坎镇人大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着力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强化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推动代表履职能力和为民服务实效持续提升。
为拓宽代表履职渠道,该镇人大创新“人大代表+网格+联系群众”履职模式,根据代表选区分布和工作、居住地域,本着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将辖区97名区、镇人大代表划入全镇14个村(社区)71个网格中,通过网格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及职责,反馈相关部门单位办理,使得代表履职效果不断提升。目前,全镇人大代表进网格入户走访群众1520余人次,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讲80余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76条,为群众办理解决“微实事”45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代表在服务上尽责、在监督上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丁元村和店子街社区人大代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综合经济实体,帮助近百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渔营社区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关于治理大河坎九年制学校西大门前人行道安全隐患的建议并得到解决,方便了师生及过往群众安全出行。区电商办人大代表多方沟通协调,为京东科技数字产业园解决场地、水电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代表力量”。持续深化代表“坐班”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作用,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监督岗”,常态化开展“坐班”接待群众,发挥监督作用和收集民意作用,累计接待群众190余人次,反映和解决群众关注的道路出行难、旅游环线如厕难、电压不稳和通信信号弱等问题和诉求90余件,架起了沟通民意的“连心桥”。针对个别群众和学校反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行业优势,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小组,积极开展人大代表、专业小组成员进校园活动,先后在辖区中小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4场次,累计参加聆听讲座师生代表2100余人次,向学校提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和建议5条。
同时,不断加强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代表联络站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规范提升,制发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联络站制度,健全完善代表联络站学习活动、视察调研和代表接待群众、重点建议办理等规章制度。选强配齐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组织联络站站长、联络员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人大业务知识培训,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能运行。目前已规范建成代表中心联络站1个、村(社区)片区代表联络站4个,实现镇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
为拓宽代表履职渠道,该镇人大创新“人大代表+网格+联系群众”履职模式,根据代表选区分布和工作、居住地域,本着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将辖区97名区、镇人大代表划入全镇14个村(社区)71个网格中,通过网格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及职责,反馈相关部门单位办理,使得代表履职效果不断提升。目前,全镇人大代表进网格入户走访群众1520余人次,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讲80余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76条,为群众办理解决“微实事”45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代表在服务上尽责、在监督上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丁元村和店子街社区人大代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综合经济实体,帮助近百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渔营社区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关于治理大河坎九年制学校西大门前人行道安全隐患的建议并得到解决,方便了师生及过往群众安全出行。区电商办人大代表多方沟通协调,为京东科技数字产业园解决场地、水电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代表力量”。持续深化代表“坐班”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作用,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监督岗”,常态化开展“坐班”接待群众,发挥监督作用和收集民意作用,累计接待群众190余人次,反映和解决群众关注的道路出行难、旅游环线如厕难、电压不稳和通信信号弱等问题和诉求90余件,架起了沟通民意的“连心桥”。针对个别群众和学校反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行业优势,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小组,积极开展人大代表、专业小组成员进校园活动,先后在辖区中小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4场次,累计参加聆听讲座师生代表2100余人次,向学校提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和建议5条。
同时,不断加强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代表联络站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规范提升,制发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联络站制度,健全完善代表联络站学习活动、视察调研和代表接待群众、重点建议办理等规章制度。选强配齐代表联络站工作人员,组织联络站站长、联络员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人大业务知识培训,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能运行。目前已规范建成代表中心联络站1个、村(社区)片区代表联络站4个,实现镇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