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即年味

2025年01月14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75 文章浏览数:

刘一娟


  年味,往往是从煮腊八粥、杀年猪、熏腊肉开始的,腊味,是最香的年味儿。正如老舍先生曾经写道:春节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
  腊月初八这天,奶奶天不见亮就起床,精心熬制了腊八粥,有红枣、杏仁、核桃仁、红豆、莲子、花生、葡萄干、薏米等,让我们数一数加入的豆子是不是有八种,我们笃定不止这么多,但无论怎么数都找不到正确答案,不管怎样,大人无非是想让我们多喝一碗暖暖的腊八粥。这天以后,我们便开始倒数着日子盼过年,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奶奶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寒节气后,人们对春节的盼望,不因天气的寒冷而有丝毫的减少。爷爷特地查看了老黄历,果断定下了在腊月初九这一天杀年猪,一阵惨烈的嚎叫声唤醒了在寒风中沉睡的村庄,虽然凄厉刺耳,但一点都不令人害怕,跑来围观的大人小孩越来越多,像是在看一出好戏。几个壮汉配合着师傅“庖丁解猪”,他们动作麻利、一气呵成,额头的汗珠蒸腾起热气,三下五除二就完工了。围观的邻居一边双手插兜,一边对年猪的肉质赞不绝口,主人听后喜笑颜开,这是对主人一年辛劳的赞赏。当天晌午,是一锅杀猪菜大餐,鲜美的饭菜撩拨味蕾,爷爷拿出自家酿的米酒热情款待左邻右舍,说不完的家常话,喝不完的酒,觥筹交错间洗涤了一年的疲惫。
  奶奶连夜用柴火灶将肥膘熬成猪油,随着一阵阵滋滋的声响,一股清香弥漫在整个屋子,清亮的猪油要趁热舀进一个瓦罐里,经过一夜的沉淀之后,变得颜色雪白、质地瓷实,炒菜、烧汤、做汤圆心子、糕点都能派上用场,满满一罐一直能吃到来年春天。接下来就是熏制腊肉。将分割好的白条肉放到木桶里,用食盐花椒等调料腌制十天左右,穿上棕叶子后挂在竹竿上晾干水分。
  烟熏火燎的日子,让人睁不开眼睛,泪水直淌,腊肉在松枝、橘皮等香气之中,被熏得金黄透亮。青烟袅袅,年味便开始浓起来,年味一浓,新年也就近了。
  窗外清寒,屋里是温暖人间,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做年糕,搅米花糖,磨豆腐,杀鸡宰羊,包饺子和汤圆,忙得不可开交,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家人们有说有笑,好不热闹。邻居间相互串门,有客人来,捧些花生、瓜子放在炉子上,一会儿就烘烤得脆生生的,边吃边聊,煮一锅甜酒待客,暖身又暖心,时间就在这一嗅、一抿、一入喉中,不见踪影。猫儿狗儿不自觉地靠近炉火边,周身都是暖和的,依偎在火炉旁的毛被烫得缩成一团,一股焦味,但也不影响它寻找温暖的执着,瞌睡虫在不知不觉中飞来,一会儿就进入梦乡。
  年终于在千呼万唤、日夜期盼中来了,家乡最具特色的小吃是春节餐桌上的必备佳肴,腊肉、香肠、面皮、菜豆腐、牛肉干、麻辣鸡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吃食,在外人眼里,可能觉得它平平无奇,甚至品尝后也不一定喜欢,却是游子魂牵梦萦家的味道,这里的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可以说,千里迢迢回家就是为了这一口吃食。
  无论走多远,故乡是为我遮风避雨的港湾;无论走多久,最牵挂我的是故乡的亲人;无论前路多么难走,故乡永远在原地等我;无论我在哪里漂泊,故乡能够随时接纳我。每个人行走一生停靠的港湾,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