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以技赋能 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2025年01月16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01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鸿雁 程庆冬)“培训第一天我就学会了西红柿鸡蛋打卤面,味道真不错。我会好好学习,拿到毕业证书后先到餐馆去锻炼锻炼,以后自己开个小店,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参训学员李某高兴地说。近日,勉县就业技能培训在该县同沟寺镇、元墩镇、茶店镇等镇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培训专业包括电子商务师、中式烹调师、电工、焊工、育婴员等,已开班13个,500余名学员参训。
  该县以“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立足市场岗位需要和群众培训需求,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进,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手工编制、种养殖等系列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到镇村宣传技能培训政策,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宣传;线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下沉基层开展政策宣讲,全力营造“培训赋能、技能就业”的社会氛围。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培训针对性不强难题,精准培训对象,由县人社局牵头,各镇(街)具体组织,开展培训意愿摸底调查,按照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愿望分类建立培训需求台账,确保“想培训、出得去”的劳动力100%参加培训;精准培训方式,根据开班培训地点和对象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班次,把课堂搬到服务一线、田间地头、广场人员密集地等场所现场教学,突出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精准培训内容,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以及不同人群的培训意愿开设形式多样、突出实效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实用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
  此外,严把“入口关”,严格评估资质准入,遴选出县内外具有办学资质的社会信用度高、培训针对性强、培训质量高、促进就业创业效果好的职业培训机构,严格执行“开班申请”审批制度,进行实名制管理。严把“过程关”,严格监督全程跟进,采用“信息化+现场监管”方式,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学员满意度等方面对培训机构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严把“后续服务关”,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参训学员后续就业情况,持续提供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根据其技能掌握情况,开展岗位信息对接,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帮助实现就业。同时,组织人力资源公司、企业走进培训学校开展点对点专场招聘会,让学员享受“出校门 进厂门”一条龙式就业服务。
  去年以来,该县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80期,培训学员3008人次,其中脱贫人口976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1人次9.1万元;累计培育焊工1429人,其中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1230人,就业后月工资达9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