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泾洋街道干群化解赡养困难——

让亲情不丢失 使老人有归宿

2025年01月17日 家庭 文章字数:669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陈强


  “要不是街道办和村上的干部,我们这两个老人都不知道以后要怎么生活,真是谢谢你们。”即将离开老屋,前往四川的女儿家,李初富老人坐在车上紧紧握着村支书的手。
  捞旗河村70多岁的李初富是二级残疾,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都是老伴程开菊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2024年8月,程开菊老人突发脑溢血,住院后不仅精神失常,同时也失去了自理能力,两位老人一下子便无人照顾。村“两委”在得知李初富一家的实际情况后,立即联系了他们外嫁四川的女儿李开秀。
  李开秀回来看到家中的现状,仿佛看到了一座大山压在了身上。作为唯一的女儿,自己的亲生父母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四川那边的家庭条件一般,家中也有老人需要赡养,她把自己的实际困难和顾虑提了出来,希望街道办和村上帮忙将两名老人转成五保户。由于不符合五保户的政策,在村干部向李开秀解释政策时,她情绪激动听不进话,一气之下便将母亲单独接到四川,留下了残疾卧床的父亲。
  为了让李初富安心生活,村“两委”一方面安排干部轮流照顾老人,安抚老人的情绪,一方面想尽办法打消李开秀的顾虑,积极联系敬老院、养老中心等机构,了解入住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解决老人赡养问题的途径。同时,发动李初富家的亲朋好友,用亲情的纽带去沟通劝导李开秀,经过多方协调和多轮劝导,最终打动了李开秀。2025年1月5日,李开秀主动将她的父亲李初富老人也接回了四川家中,并承诺会竭尽全力赡养好两位老人,尽到一个女儿应尽的责任。
  2024年以来,泾洋街道办村两级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远赴河南解决群众家庭纠纷,帮群众找到失联的亲人并办理户口等实事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