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发挥专家团队优势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2025年01月17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361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燕慧芳


  “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2024年,略阳县将“组团式”帮扶工作置于全局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其中,由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4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科技特派团陕西略阳团,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服务三农出发,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探索“专家团队+”模式,深入开展产业科技帮扶工作,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以科技赋能推动略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专家团队+农户”:授人以渔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国家科技特派团陕西略阳团的14名专家深入略阳县,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对84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帮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们深入农业企业、田间地头,开展科研创新、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帮扶模式,培育出41名本土高素质农民和23名致富能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农户、合作社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困难与问题。目前,已培训蜂农200人、乌鸡养殖大户120人,以科技赋能为动力,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该团的帮扶服务已覆盖全县17个镇152个村(社区),还以县域内18家龙头企业为示范,指导建成3个市级专家工作站与1个市级科技小院,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全县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专家团队+基地”:精准把脉 挖掘特色产业潜力
  该团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深入剖析各特色产业的痛点与需求,突破传统局限,挖掘产业潜力,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乌鸡产业方面,完成略阳乌鸡蛋用系九世代繁育与生长性能测定工作。历经9个世代选育,略阳乌鸡蛋用系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从一世代的45%提升至70%,产蛋性能显著改善。中蜂产业上,通过推广中蜂浅继箱饲养技术,实现中蜂科学化、标准化饲养与管理,做到蜜与子分离,提高蜂蜜产量与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食用菌产业中,成功引进“沪香F6”品种,目前已出菇且长势良好,正在测产,后续将开展夏菇试种。中药材产业方面,先后引进湖北罗田天麻优良新品种、优良华中五味子等中药材新品种。
  “专家团队+企业”:加速转化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该团立足略阳实际,推动帮扶工作供需对接,在研发创新中突破技术壁垒,在市场拓展中抢占先机,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该团专家与29家企业、合作社展开对接,重点指导企业发展食用菌、蜂蜜初加工,推动中药材、略阳乌鸡精深加工。促使“略阳乌鸡快慢羽系选育”“略阳乌鸡绿壳蛋主效基因挖掘”两个研究项目成功立项为汉中市揭榜挂帅项目。略阳山里人家、汉中山里人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略阳县县级中蜂专家工作站,并已申报2024年市级专家工作站。同时,申报2025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领域一般项目7个。此外,组织编写并申报汉中市地方标准实施项目 ——《天麻立体智慧栽培技术规程》,为略阳县天麻智慧栽培提供技术标准。
  “专家团队+人才”:厚植沃土,培育乡村振兴力量
  该团通过“传、帮、带、教”,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品种引进推广、产品推广销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农民科技培训6次、专题讲座4次、现场讲解和示范服务16次,有效提升本土人才技术水平,培育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协助构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品牌化与市场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