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前街

2025年01月17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860 文章浏览数:

朱军


  在古城西大街口和东大街之间,有一条过渡地带的短街,就是川前街了。
  打眼望去,这一条街道梧桐苍苍,夏日遮阴,阳光跳跃之中,会有风儿掠过,不无爽利;春天苍绿,老枝新叶中带着几分鲜嫩;秋日落叶纷飞,你走过去,那黄叶随时可能飘在头顶,像是一声招呼;而到了隆冬,则是一抹枝丫纵横的寒凝。
  街不长,晨夕之间像是一段镶嵌在闹市中的丝带,颤悠悠的。街两边的建筑曾经很是苍老,后来新旧交织,之后就慢慢地被改造成一片闹市。街南面是几家照相馆竞争一般地做着生意,你打出广告照全家福,我打出海报拍婚纱照,加上丽人靓妆,顾盼盈人,成为有着几分艺术范儿的去处。一个小书店伴着轻纺局的老楼宇,沉默着,也庶几有着一些坚守。挽着一条中营坝巷口,勾连古城的新华书城,书海人流,有几分沉静和穿梭。这些店铺错落着,在岁月的风华中凝聚并且吞吐,成为这个角落的况味。川前街北面呢,从东到西是时装店铺,卖毛衣,卖裙装;也有美甲店,销售床品家纺,生意不那么萧条,也谈不上门庭若市,像我们寻常的日子,缓缓地如水流淌。
  人行道上,行人匆匆,东张西望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相挽相牵者也有之,汇聚起来,就成为一片街市的缤纷,在回环,亦在游走。那些坐在小凳上亦或靠在沙滩椅子上的摊贩们,在等生意,也在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招呼客人,日复一日地做着买卖。街北靠东一点,从前是东方红商场的南侧门,而今成了一个私家教育中心,在开发智力,也在选择着新兴的生财之道。毗邻的地方是一个书店,专卖考试的资料,似乎应有尽有。再远一点,常年里有一个老妇人在卖煮玉米、煮花生,寒暑之中,一天天地守着属于她的生存路径,一寸寸把日子过下去。
  站在这条短短的川前街边,大有年年如一、月月如一,甚至天天如一的意味,你几乎感觉不到日子空旷,反而觉得岁月逼人。那二百来米的短街上,时而停滞,时而奔涌,整日里都车流滚滚,颇有一些密度。西来的车流从西大街、从天汉大道奔驰而来,像是一池迅疾的水流,永远也流不断。东来的车流从东大街来,从北大街来,汇集于此;还有摩托车、自行车、行人都纷涌而来,共同编织出一幅繁忙的交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