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5年01月24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5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评论员
建设生态城市,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缺一不可。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聚力打造文化汉中、美丽汉中,在建设生态城市上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城市的再谋划再部署。全市上下要拉高标杆、狠抓落实,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坚持文化生态赋能、建设管理并重,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厚植文化底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是守护城市的生命力。要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机制,拓宽藤编等“非遗+”路径,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街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实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汉调恍桃、陕南民歌等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增强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要建立市级文旅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消费集散地和星级酒店布建,壮大特色化产业,发展融合式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动文旅农商交体养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整体战,深入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深化秦巴“五乱”、河湖“四乱”整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推动美丽汉中建设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要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加快建设有机产品全国交易中心,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切实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成效。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才能“解锁”更多发展机遇。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快编制和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控制性详规,布建一批特色街区、精品商圈,推动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提高城市发展能级。要从技术、管理、文化等重点方面提升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城市安全运行更加强韧。要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盘活存量用地、处置存量商品房,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做好改善性住房特别是第四代高品质住宅供给,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