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煦满庭芳
——我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侧记
2025年01月24日 家庭
文章字数:1564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司霜
洋县卫健局联合县医院志愿服务队开展“鹮乡连理会”员工集体婚礼仪式。 受访者供图
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随礼“份子钱”不再攀升,“人情债”减负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广泛宣传到落地生根,近年来,我市大力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人情减负”,移风易俗工作在天汉大地全面铺开,新风良俗深入人心,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集体颁证 倡导婚俗新风尚
宣读誓词、集体颁证、签倡议书、填写婚书……2024年5月20日,在汉台区民政局公园式婚姻服务中心,这里举办了汉台区首场集体颁证活动,11对新人手捧玫瑰、穿着白色礼服参加,活动新鲜感十足。
舒缓的音乐响起,身着红色汉服的“新夫”与“新妇”们,缓缓地从远处走来,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去年8月10日,一场主题为“2024年陕西青年践行新时代文明婚俗风尚暨‘丝路情缘 情定汉中’”的大型汉式示范活动在兴汉胜境景区举行。“反对高额彩礼,倡导喜事新办,积极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现场,66对新婚夫妇郑重许下“零彩礼、低彩礼”的承诺,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婚俗新风。
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改革,组织开展以“婚事简办、移风易俗”为导向的集体颁证、集体婚礼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在“5·20”“七夕”等结婚登记高峰期开展专题宣传,通过发放婚俗改革倡议书、现场宣讲等,大力弘扬重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
操办宴席 不攀比避免浪费
我市还依托23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向群众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理念,移风易俗理念得以深入人心,极大地提振着汉中人的“精气神”。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在乡村。在西乡县杨河坝镇高土坝社区,当地集资280万元专门打造了移风易俗大食堂——荷砚餐厅,占地800平方米,统一操办场所、统一操办标准,承办婚丧嫁娶宴席。同时,当地积极发挥“一约五会”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对红白事流程、礼金、桌数等进行规定,渐渐地改变了村民们大摆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不少新人表示:“在社区荷砚餐厅举办婚宴,省时省事省心,避免了大操大办、攀比浪费。婚宴只邀请了亲朋好友,没有扩大范围,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更自在更开心,不仅让亲朋分享到结婚的喜悦,也有效减轻了人情债和经济压力。”
在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村支书王志发一家是村内移风易俗的优秀代表之一。他家女儿出嫁时,未收取男方彩礼,婚礼宴席上也不铺张浪费,简单操办。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不少村民,在女儿出嫁时,也不向男方收取彩礼或不收亲戚朋友礼金,并严格落实宴席简办政策。
为爱减负 移风易俗惠万家
春节将至,不少年轻人要借此机会相亲,媒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当地当了十多年媒人的刘大姐感慨地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聘金彩礼,自从推行移风易俗以来,附近村里的媒人都进行了培训学习,大家的思想观念一下子更新了,以前我觉得做媒就是撮合两个人在一起,现在我觉得这还是一份责任。”
移风易俗需久久为功。近年来,我市依托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各地都在结合实际,开展有益探索。南郑区推广“颁证讲礼”不断拓展延伸婚姻登记服务形式内容;留坝县探索“3344”工作法,形成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勉县推出“茶乡集体升学礼”文明实践项目;洋县以“345”工作法赋能“鹮乡连理会”,将节俭、和睦、孝善等传统美德植入婚礼的各个环节……得益于积极宣传引导,我市各地文明氛围浓厚,一股股人情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市居民的行为习惯。
当下,大街小巷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氛围,为度过一个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平安祥和的春节,我市将继续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在宣传引导、实践养成、常态长效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