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翟必兴的幸福清单
2025年01月27日 要闻
文章字数:995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李佩蓉
岁暮天寒、秦岭深处。从略阳县城行车40公里便来到了仙台坝村。远远就看到了“略阳县黑咯咯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这曾是脱贫户翟必兴最大的愿望。
“欢迎你们今天来采访,8年前的报道我还留着呢!”说话间,翟必兴将记者领进合作社的大门,只见上百只散养乌鸡在山坡上悠闲觅食,占地1000平方米的3个鸡舍宽敞明亮、设备齐全。
2016年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因创业失败,负债累累,一家5口人守着3间半土坯房不知道路在何方……
“不得已当上了贫困户,那段时间感觉跟做贼一样。”回忆当时,生性好强的翟必兴记忆犹新。
而他人生的拐点也自此开始。帮扶干部被他不服输的劲头打动,恰逢镇上动员发展乌鸡产业,就与他商定“合作社引领、种苗孵化入手、养殖随后跟进”的脱贫计划,还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争取到了鸡苗孵化机。
2016年8月,翟必兴牵头的“黑咯咯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期成立了。
“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搞砸了!”面对镇村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与信任、群众的围观和疑惑,翟必兴憋了一股劲。
他积极参加养殖培训班,反复翻看技术书籍、硬啃专业知识,在孵化大户做“义务工”,学习温控、落盘、照蛋、消毒和鸡苗保温、喂养、防疫等技术。
鸡苗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跟得紧,大户订单接续不断。当年年底合作社便被认定为略阳县乌鸡孵化定点基地,孵化鸡苗8万多只,收益15万元,随后吸引12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
“8年前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吗?”思绪拉回到眼前,记者问道。
“如果愿望有清单,这8年我在每一个愿望后面都打上了一个勾,这份愿望清单已经变成幸福清单了!”翟必兴憨笑着回答。
8年来,翟必兴的乌鸡产业蒸蒸日上,不仅在2018年光荣脱贫,还清了全部债务,还有了盈余。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社员增加,乌鸡数量逐步增长,先后拿到成都、西安、天水等地5个长期供货订单,还拥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他也没有忘记身边的父老乡亲,共计带动贫困户50多户,户均增收6千多元。
对于左手残疾、只有小学文化的翟必兴而言,这份逐一实现的愿望清单,显得弥足珍贵。
临近春节,翟必兴的愿望清单上又添了新的内容:发展生态养殖,提高乌鸡品质,开发速冻乌鸡、盒装鸡蛋、鸡杂熟食等新产品;在养殖基地拍摄短视频,入驻电商平台,开启直播带货,扩宽销售渠道,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下次你再来,这里肯定又大不一样了。”望着已经开始筹备的直播基地,翟必兴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和翟必兴的下一个8年之约也正式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