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落实“代表接待日”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5年01月28日 政治
文章字数:113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曾磊 刘明媚)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代表接待日”制度,以科学部署、扎实推进、持续创新为抓手,搭建起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实平台。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参与活动600余人次,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真正做到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效。
高度重视,谋划部署精益求精。西乡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接待日”制度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认真学习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运行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西乡县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工作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推进,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为活动的快速启动和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举措,确保制度高效落地。全县进一步优化代表联络站设置,按照方便联系群众、利于代表履职的原则,调整部分站点布局,统一设置标识、指示牌,明确“八有”标准和“六簿一册一台账”规范化要求。围绕服务群众的目标,结合党群服务中心优化代表接待区,进一步提升了联络站建设水平。同时,明确7个镇(街道)为市级示范联络站培育对象,着力打造样板站点。通过点面结合、精准施策,“代表接待日”活动的实施更加规范有力。
创新载体,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创新活动载体,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热点领域,灵活设置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杨河镇推行“一站一特色、一月一主题、一事一闭环”模式,确保活动闭环管理;堰口镇强化活动跟踪问效机制,切实推动群众诉求解决;桑园镇探索“线上接待日”模式,拓展了群众参与渠道;沙河镇实施“接待日+”模式,为活动注入更多活力。同时,建立代表履职积分档案,开展人大干部专项培训,全面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增强人大工作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创新机制,推动履职“双向奔赴”。探索实施“市级主推、县级主办”长效机制,将每月15日设立为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下基层接待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联络站,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累计参与活动20余次,推动制度落实到位。针对区域特点和代表履职需求,西乡县人大通过需求匹配度调研,为代表精准匹配最能发挥专业优势的联络站。同时,统筹增派工作对口代表参加有关联络站“代表接待日”活动,实现代表履职从“单向服务”向“双向互动”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和持续创新,西乡县“代表接待日”制度已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活动的开展有效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为收集民意、解决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西乡县人大将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持续提升活动质效,深耕“代表接待日”平台,用实际行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