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节后综合征 收心指南请收好

2025年02月07日 家庭 文章字数:724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朱媛媛


  “大吃大喝导致急性肠胃炎”“上班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晚上睡不着早上又起不来”……一转眼8天春节长假结束了,不少市民的身体和情绪可能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出现了疲惫、乏力、头晕、失眠、烦躁等症状。如何跟“节后综合征”说再见?2月6日,市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朱小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身体调理,尽快调整作息,保持规律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逐步恢复工作节奏,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结束长假重返学习、工作岗位后,出现生理和心理上适应不良的情况。”朱小红说,很多人在假期里饮食不规律、作息混乱等导致体力和精力过度消耗,超出个人生理代偿和心理调节能力,使得身心适应能力下降,因而出现神经功能紊乱和人体免疫力系统紊乱症状。对于有心血管等疾病的人来说,节后综合征表现可能会更加突出,常常伴随头疼、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节后综合征”在医学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无需紧张。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开启元气满满的复工生活?她建议,首先要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其次,要改善心理状态,可以选择听些舒缓的音乐,或阅读书籍、晒晒太阳,学会放松心理,还可以做一些正念冥想,适度的体育运动,像中医养生的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闻香放松对不喜欢运动的朋友也是不错的选择。饮食上可以选择养胃并促进消化的食物,多吃粗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油少盐规律饮食,保证七分饱即可。最后,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高工作效率,可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小块,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朱小红还提醒,多数人的症状会在一周内自然消失,但如果持续时间过久,或者症状严重,请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