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纵用眼 警惕干眼症来袭

2025年02月13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356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曹娜


  春节期间,看电影、刷手机、玩游戏成为很多人放松身心的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悄然浮现——不少人因长时间紧盯电子产品屏幕,双眼出现干涩、酸胀、烧灼感、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最终患上了干眼症。
  进入工作状态几天的市民赵女士发现,最近双眼出现红、干、涩、痒、痛、流泪等不适症状,害怕强光,对刺激极为敏感。就医后被确诊为干眼症。
  为何春节期间干眼症易发?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伍超医生。
  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多或泪液成分异常导致的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眼科疾病。干眼症的症状通常包括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严重者还会出现眼烧灼感、酸胀感、眼红、眼痛、畏光等。干眼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角膜溃疡、穿孔或继发感染,严重威胁视力。
  伍超介绍,冬季是干眼症的高发季,空气干燥,加上长时间在温暖干燥的室内用眼,难免会出现双眼干涩、酸胀、烧灼感、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春节易发,主要归因于不良生活习惯:
  首先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当人们专注于电子产品屏幕时,眨眼的频率会大幅度降低。眨眼次数减少会使泪液蒸发过度且泪膜稳定性下降,无法有效滋润眼表,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干眼症。
  其次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春节期间,大鱼大肉、甜食饮料等摄入量比平时增加,而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会破坏体内代谢平衡,加重干眼症症状。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会导致睑板腺分泌成分发生变化,使得泪膜质量下降,眼睛无法得到足够的“滋润”,从而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
  最后是春节假期熬夜、关灯看手机的时间更长。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生物钟,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泪液分泌功能受影响而出现紊乱,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质量下降。同时,熬夜往往伴随着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特别是长时间关灯在黑暗环境下近距离看电子屏幕,不仅会加重眼部干涩等症状,还可导致视疲劳、近视发展、眼部疼痛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发作,严重危害眼部健康。
  伍超提醒,遵循科学用眼、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假期患干眼症的风险——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特别是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距离,如眼睛应距离电脑屏幕60厘米左右,并调整到一个舒适的姿势。避免侧躺或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手机。
  注意合理用眼。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对于眼睑上有油性分泌物、碎屑或脱落物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持眼睑卫生。用框架眼镜代替隐形眼镜,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长,并在多风、游泳或外出时佩戴适当的护目镜或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以及水果、蔬菜、乳制品、鱼类等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这些都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饮用绿茶、铁观音、乌龙茶等茶饮,茶叶中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对眼睛有益。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眼睛的不适感。
  主动增加眨眼频率。眨眼有助于泪液分泌和均匀涂抹于眼球表面,保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建议每分钟眨眼15至20次,保持角膜湿润并清除眼球表面的灰尘和异物。还可通过眼部热敷、使用人工泪液、眼保健操等方法来缓解干眼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眼睛干涩、发红等症状,不少人往往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而市面上一些“网红”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可加重损害。如果眼睛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