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录
市政协委员徐宝贵:
拓宽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当前,我市在政企沟通渠道、内容等方面虽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今年,市政协委员徐宝贵带来了关于拓宽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的提案。他表示,可以进一步完善政企宣传渠道,常态化构建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将利企惠企最新政策的具体条款与要求传达到位,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主动纾解企业生产中的急难愁盼,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发展困境,为本地企业筑巢引凤。
在进一步调研中,徐宝贵发现净化市场环境、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也同样重要。他说道,“还要坚持监管与指导相结合、检查与服务相结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优秀企业在宽松环境中生存,形成合法、合规、良性发展,对一贯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保障资金支持,助力相关企业在有充足资金的前提下提质增效,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本地名优品牌名录,通过政策和措施帮助并提升我市企业品牌质量。”
(记者 李扬)
市政协委员邓厚利:
优化政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我市中医药服务凭借简、便、廉等特点,为健康汉中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市县级中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进,但医保政策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仍需解决。”市政协委员邓厚利说。
为实现患者负担能减轻、医保基金可承受、中医药优势得以发挥的目标,邓厚利建议,实行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中医DIP模式,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参照西医手术病种支付标准进行医保结算,实现同病同效同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支持范围,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范围,适当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报销比例,拉开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助力分级诊疗;积极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的单病种付费制度,降低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病种付费价格;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监管,完善规章制度,重点对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合理用药、疗效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医疗安全。
(记者 曹娜)
市政协委员苏清久:
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保障老年人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市政协委员苏清久说道。
苏清久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健康养老事业虽取得了进步,但还存在重医轻养、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相关机制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的机制体制,支持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同时持续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拓宽农村健康养老资金筹集渠道,统筹发展农村健康养老服务。
他还注意到,医养结合模式存在医疗和养老简单连接、缺乏协同联动的问题,他建议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护理院,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提升养老医护岗位的吸引力,更好为我市养老产业服务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
(记者 李扬)
市政协委员王冰:
让电商为“汉中造”插上“云翅膀”
“‘与辉同行’在汉中一场直播,创下6600万元销售额和170万+销售单量的纪录,汉中黄酒等特色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打响;兴汉胜境、汉中市博物馆、张骞墓等景区曝光量进一步增大,后续迎来众多游客。”市政协委员王冰表示,电商直播创造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效果显而易见。若能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直播电商发展策略,必将进一步释放地方经济潜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冰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市涌现出以“跑山阿红”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优质内容创作者,但千万级头部达人、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凤毛麟角。汉中在直播电商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初级培训后未能继续提升专业技能,导致从业者流失率高,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王冰建议,应建设全市统一的专业直播电商产业园区。通过打造集直播、仓储、物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和人才集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直播电商生态圈。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初、中、高分级培训,重点提升直播实操技能。积极对接电商企业,组织学员参与实践。引进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并加强校企合作,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人才。
(记者 曹娜)
市政协委员刘天普: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五个农业”,特色农业建设跑出加速度。目前,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乡村旅游、乡村传统手工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领域就业岗位仍然是我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最大、最有韧性的“蓄水池”。
如何让“蓄水池”扩容增量?市政协委员刘天普建议,政府应出台税收减免、创业补贴、小额信贷等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和 职业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定期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简化创业注册流程,降低创业成本,并通过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和场地租赁支持。最后,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并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记者 曹娜)
市政协委员王玲:
进一步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管理服务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牵动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推进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建设井然有序的城市、本质安全的城市、人民满意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服务确实需要不断提升以满足居民需求。如何深化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保障?市政协委员王玲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相关建议。
“可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物业服务,简化物业费追缴程序,探索建立住宅小区业主信用管理制度和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开发商在小区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加大住宅小区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巡查检查力度。”她提到,业主内部要加强业委会组织建设,组织“我爱我家园”“邻里互助互学”等系列活动,为业主提供沟通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小区业主自身也要提高自治参与度,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同营造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记者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