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晒太阳

2025年02月22日 副刊 文章字数:1325 文章浏览数:

胡小燕


  下课铃声一响,没吃早餐的我迫不及待和孩子们一起跑出教室,直冲餐厅。半路上,遇见同事说:“你妈在校门口呢!”我朝大门望去,果然,是母亲的身影,正在门外向里张望。
  我顿时忘了饥饿,一阵风般跑到校门口。一看见我,母亲就问:“那天回去你不舒服,现在身体咋样?”我说:“没事,喝了药已经好了!”母亲眉目舒展了许多,隔着铁栅栏说:“那就好,我就是有点不放心,过来看看你。没事了,我就回了。”我哪里肯答应,急忙开了校门,硬拉着母亲的手,进了宿舍。
  母亲得知我正要吃饭,怕耽误我时间,又要走。我说给她买一份饭,吃了再走。母亲却说:“我刚吃过。你时间紧,工作忙,我还是回去好。”想到午餐后,紧接着又要连续上两节课,我就没再挽留她。
  虽然,母亲居住的小镇离学校并不遥远,但她总怕自己会影响我工作,一年四季难得来两次。上周末回家,我旧疾又犯,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顾阴冷的天气,也要来学校亲眼看看她的女儿好不好,才肯放心。这就是母亲啊!世界上那个永远牵挂你,疼爱你的人。无论你长多大,在她眼里、心里你都是一个让她放心不下的孩子。
  我十九岁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因受不了父亲病故的打击,身心破碎,呆在一个荒僻的小山村里,隔三差五就要生场病,好几年没离开过药罐。那时,也是母亲,也只有母亲,频频来学校看我,陪我。四下里打听哪儿有好大夫,好偏方,都要带我去看一看,试一试。直到现在我做了别人的母亲,才深切地知道:芸芸众生,这个世界最见不得你受苦,恨不得替你去受苦的人,只有母亲啊!
  人生固然有悲伤,但也处处充满爱和希望。在母亲的庇护和关爱中,病魔渐渐离我远去,阳光照进生命的裂缝,幸福生长于隐痛的心田。我按着母亲期待的样子,一天天精神焕发起来。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光。
  转眼又到周末,睁开眼发现阳光灿烂。早晨,我们去母亲那吃饭,照例是百吃不厌的热面皮。中午,先生去单位值班。我便邀请母亲来学校晒太阳,平时母亲来,我总是忙,匆匆见一面,没说几句话就告别了,心里甚是歉疚。周末,人去楼空,这里有空旷的庭院,有盛大的安宁,有铺天盖地的阳光,我借此好好陪陪母亲。
  一来到学校,闲不住的母亲就去操场边,给我的菜地除草。我虽种菜,但却疏于打理,蚕豆苗全被杂草围攻了。正午时分,太阳当空,看到母亲开始出汗,要脱外套。我连忙阻止,夺过她手里的锄头,把她从菜地拉出来,“妈,小心感冒!天气难得这么好,咱们什么都别干,就晒晒太阳吧!”母亲欣然答应。
  我端出小桌凳,摆上花生瓜子和茶水,在花坛边,依墙而坐。偌大的校园,除了一位家在外地的老师,就剩我们娘俩了。天高云淡,风轻日暖。乡野宁静之地,远离市井人声,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
  我和年近古稀的母亲坐在阳光下吃零食,聊工作,话家常,教她如何用手机拍照,饿了一起做饭,吃饭。恰如泰戈尔的诗句所写:“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我真想永远和母亲负暄而坐,哪怕春天不再来。
  不知不觉,夕阳西沉,皎月东升。先生开车送母亲回小镇。车开得很远了,我站在校门口,仰望远在天边,却又似乎近在咫尺的明月,真想就这样永远凝望下去,让自己永驻在这片光明里。想起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西沉,有朝阳。”不管怎样说,人生终究是充满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