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里到“云端”的致富路

——宁强县彭慧玲夫妻以直播带货助推食用菌等农产品发展

2025年02月25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209 文章浏览数:

记者 何娜


  在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提到彭慧玲夫妻俩,村邻们都忍不住夸赞一句:致富能人。彭慧玲和丈夫王永定的创业故事时常被人称道,他们开办家庭农场,成立汉中天露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富不忘乡邻,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一时传为美谈。
  

技能培训拓视野
甜蜜事业掘“首金”


  巴山镇海拔1200米以上,这里雨量充沛,林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中蜂和食用菌产业。
  8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下,彭慧玲与王永定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班,他们认为养蜂很适合资金少的创业者。下决心后,他们又跟当地的中蜂养殖大户学习,自筹加贷款办起了家庭农场,养殖了100箱中蜂,结果出门不到2小时,就被胡蜂赶跑了10多箱,储蜜量不高、产量低、蜂王使用年限短、烂子病和巢虫病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他们请教专家、翻阅书籍,逐一攻克难题,到年底新建了2个养蜂场,养蜂400多箱,纯收入达25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镇上乃至全县的致富典型。
  

发展特色食用菌
开辟增收新路径


  在挣到“第一桶金”后,夫妻俩没有停下脚步。眼看中蜂养殖规模受限,再加上周边养殖村民人数众多,蜂蜜价格持续走低,他们另辟蹊径,通过镇村组流转土地50亩,筹资50万元,建起38座标配食用菌木棚,种植猴头菇、金木耳、竹菌等优质农产品。
  “我在彭慧玲家的农场干了三年,一年可以挣2万元,还顺带把家里老人照顾了,一举两得。”在大棚里干活的张小莲乐呵呵地说。
  彭慧玲夫妻俩本着“山里娃山里货”的本质,做到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原生态种植、再到销售一体化经营。由于价格实惠、质量安全有保障,他们家农场生产的土蜂蜜、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等农产品都通过农超对接、实体店和网上销售,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农场升级为企业
直播卖山货畅销


  面对与日俱增的销售量,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夫妻俩萌生了升级为企业的想法。他们通过网络媒体和当地市场监管所的宣传,对“个转企”政策有了初步了解,感受到企业身份带来的诸多政策利好。了解到永定家庭农场有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后,宁强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上门向他们详细讲解“个转企”相关政策,告诉他们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初级形态,其受法人地位缺失、治理模式单一、投资规模有限等先天因素制约,竞争力在规模化之后会愈来愈显不足,只有升级为企业才符合持续发展的需要。
  2023年6月9日,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升级转型为汉中天露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短视频及直播平台,展示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他们家的直播带货事业再创佳绩。与人们印象中的“网红”“电商达人”相比,他们家的直播环境略显简陋,没有演播室、没有化妆间,大棚内,他们蹲在架设的手机前侃侃而谈。大棚外,雄峻的大巴山峰峦叠翠,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近日,彭慧玲在食用菌大棚为粉丝直播猴头菇长势情况。  受访者供图

  这种“可溯源”的直播带动了山货畅销,仅此一项就让彭慧玲年收入达100万元。巴山镇的农特产品借助网络销售的东风,实现从线下传统销售到“云端”销售的转变,正阔步走向全国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