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人大奏响“四部曲”推动“代表接待日”活动走深走实
2025年02月25日 政治
文章字数:1667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薛莉梅
为了健全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洋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接待日”活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奏响统筹规划、倾听民声、高效办理、创新形式“四部曲”,筑牢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当好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统筹规划,织密网络,奏响全方位接待“前奏曲”
洋县人大常委会精心谋划部署,安排常委会领导及各工作委员会联系指导各镇(街道)“代表接待日”活动开展。要求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详尽的年度活动计划,并对每月的“代表接待日”活动划分重点,明确活动主题,为活动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为增强群众参与度,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公告栏、乡村广播和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载体,及时广泛公告每月“代表接待日”活动的进站代表、具体时间地点及参与方式,确保有意愿参与的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动态信息,及时反馈问题建议,共同为洋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奏响多元议题“主题曲”
在每个月的接待日活动现场,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坚持倾听“民声”服务“民生”,细致聆听群众的各项诉求,无论是关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的大事,还是涉及宅基地审批流程、社保、求学、就医等涉及民生福祉的热点问题,代表们都能现场进行沟通、梳理意见,作出详尽解答或交办。
华阳镇群众提出,希望镇、村能增加文化活动项目,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建议市监所合理规划摆摊区域,确保日常交通顺畅;希望加快滨水新区健身广场项目建设等意见建议,进站代表们高度重视,详细记录,反复商讨,通过交办、转办、督办等多种形式,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磨子桥镇人大代表司晓溪收到群众反映小江村二组、三组的灌溉机井设施老化、影响群众生产的问题,他随即进行实地考察,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5万元资金用于灌溉机井的修复建设,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高效办理,为民解忧,奏响服务群众“进行曲”
创新施行“代表接待日”活动告知、接待、分类、交办、办理、督办、反馈“七步工作法”,结合“两告知、两簿、两单、一回复、一台账”的归档管理标准,建立了高效的问题处理机制。对于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细致梳理分类,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代表们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现场答复;对于复杂问题,则组建调研团队进行实地调研,提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并跟踪监督。各代表联络站还不定期安排代表对交办事项进行督办视察,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黄家营村村民通过“代表接待日”反映镇中心小学危房对行人安全构成威胁,进站的县人大代表及时进行了交办督办,镇村两级迅速行动,开展实地调研,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及时拆除了三间危房,并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纳凉好去处。
全县“代表接待日”开展以来,进站代表累计达2288人次,接待群众833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86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37件。
创新形式,丰富实践,奏响代表履职“共鸣曲”
县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代表接待形式,打破传统固定接待场所的限制,鼓励代表们主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生产车间,走进群众和企业,倾听他们的需求。
在龙亭镇高家沟村,作为镇人大代表的村支书高士军在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时,通过接待和走访群众,了解到群众在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时,面临农产品保质期短、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的困境,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借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势,在高家沟村建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中心,解决了全村124户群众的竹笋、食用菌等农副产品的烘干加工难题,带动户均增收1000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磨子桥镇,县人大代表王晓继在“代表接待日”主动走访瑞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时,了解到企业有扩大种植规模和提升加工能力的需求,他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通过多方努力,在企业周边三个村流转100亩土地用于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争取到56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扩建加工基地,推动了磨子桥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今,一次次见面与沟通,一件件问题的解决落实,“代表接待日”活动已然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