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上)

2025年02月25日 副刊 文章字数:1762 文章浏览数:

燕子


  目之所及,是二环外宽阔的草坪,再过去是高低错落的绿植,就像一个巨大的篱笆,挡住了后面的高楼大厦,掩映着高处的蓝天白云,悦目且舒畅。
  草坪上有人在晒太阳,有小狗在撒欢。
  一个老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他减速停车,推上道沿,把车锁在了草坪旁。
  这是辆老式24或26圈的女式弯杠,漆皮斑驳脱落像垂暮老人满脸的斑点。更引人注目的是从车座到车后架密密匝匝捆着的宽塑胶带,时间久远,泛黄且炸裂。车筐也是歪歪扭扭斜在车头,仅凭几根粗粗细细的铁丝和车把连接。
  我有点想笑,这样的车还用得着锁啊。
  老人和他的自行车一样干瘪瘦弱,他取出车筐里的一个塑料袋和水杯就朝草地后高低错落的绿篱走去,随着他的身影消失不见,我这才惊讶地发现在草坪上竟有一条小路隐约蜿蜒,尽头的绿篱间有一个隐秘的窄小豁口,仅能一人拧身通过。
  好奇难耐,我跟了上去。
  拧身低头,躲过那些探出的枝蔓,再抬头,瞠目,顿有武陵人入桃花源之感。
  在这绿植的后面,一直到不远处的围墙,竟然还有这偌大一片条形坡状空地。不,不是空地,是菜地。面积不小,至少有个七八亩,一畦又一畦,连在一起,一片翠绿。
  我的脚前是一片才探出脑袋的小青菜,后面几排是尺把长的小葱,再远点的应该是青笋、大白菜……左边不远,一个女的正蹲在地里拨弄着什么,而刚才那位老者已往坡下走去。
  我一边内心暗自惊奇,一边沿着这踩踏出的自然田间小径向老人的方向而去。
  这片土地俨然是被精心侍弄过,不见石头瓦块,泥土酥松,踩上去软软绵绵。各种蔬菜,没有一个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舒展的舒展,和着泥土散发着不同质地的清香。看着、闻着、走着,油然一种亲切和踏实,此时的我离土地最近,离根最近。
  老人在斜坡下驻足,解开手提的塑料袋,从里面掏着什么。
  坡上是一行行胡豆,油绿的叶子,在阳光中泛着光。“这胡豆是您种的啊,长得真好。”不善于社交的我,这开场白有点尴尬。
  老人抬头瞟了眼我,没搭理,继续从袋子里掏出一把白色的颗粒。应该是化肥,我想。
  果然,老人又拿出一个一拃来长的小铲子,开始弯下腰给胡豆秧上肥。
  他在距离胡豆秧根部三四寸的地方挖一个槽,撒几颗化肥,再进一步,进行第二棵。
  这活路明显费腰,没几个来回,老人身体明显佝偻了。“您歇会,我来帮你上。”我没忍住。
  他又瞟我一眼,估计看我晃荡这么久,又一女流,也坏不到哪去。他终于开口:“你们城里人哪里会这些。”浓重的湖北口音。
  有接纳之意,我大喜,连忙上去殷勤地拿上那小铲子,学样抓上一把化肥,沿坡给那些胡豆上肥。好在这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在其指点下,没一会也就干顺了。
  等弄完这面坡,再次坐下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这老人来自湖北巴东一个偏远地,儿子上大学留在了这儿,工作、结婚、生子,扎了根。
  “我娃那真是有出息,在姊妹几个里,在我们村里,在我们县里,那都是给我们争足了脸面的!娃考上大学,县里还给奖钱了的,连县里电视台都来采访过的。”说到这,老人眼神发亮,声音都响了几分。
  “我们屋里穷,也多亏县里奖的钱,要不当时我娃开学的学费还不知道该咋作难哩。”老人喝了口水:“我娃不易啊,我们也帮不上啥,他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我娃硬是靠给人家小娃教书供自己读完了大学。毕了业,说要留这,城市大,好找工作,挣钱多,我们也就听娃的。”
  “我娃自己谈了个媳妇,也是农村出来的,能吃苦。两个结了婚,靠自己打拼,不容易啊,现在也是买了房,买了车,当上了这大城市的人。”老人指了指不远处的高层:“那,景秀花园,11层。儿媳妇生孙子,我和他妈就到这来了,帮着干干家务,带带孙子。我们在这,我娃也放心,免得那么远娃老牵挂,也影响我娃工作。”
  我有些欣慰,在这座城市里,这样的情形也不鲜见。努力拼搏的农家子弟,在城市赢得一方天地后,孝顺感恩,接父母享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这应该是个温暖光明的结尾。
  “您老有福气啊,儿子真好。”我由衷地夸赞。
  “您来这多少年了?这湖北口音还是很重啊。”我笑道。
  “来了有十几年了,我大孙子都初三了。”老人也笑:“这说话是变不了了,刚来的时候,我和他妈连你们说的这种普通话都听不懂,别人也听不懂我们说话,出去买个菜都是哑巴一样,连比带划。现在都好多了,基本上能听懂,我们说慢一点你们也能听懂。”
  “是啊,乡音难改么。”我又说:“每年过年回去的时候,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家乡话,那亲切得很哦。”
  刚才打开话匣子的老人忽然就沉默了。
  我说错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