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新智慧教育模式

——我市数字赋能促变革创新

2025年02月26日 教育 文章字数:1663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雪娇 李颖


  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发挥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聚焦建立纵横贯通、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体系,坚持应用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夯实服务教育改革的支撑保障能力,深度赋能教育变革创新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强底座 提供数字化转型强支撑


  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学校用好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建成“学在汉中”智慧教育云平台,以全新技术模式重构区域应用服务,构建汉中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底座”。平台聚合优质教育资源37万余条,教师账号开通率达90%,学生账号开通率达70%。开展市、县、校各级各类创新应用大赛、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大赛等赛事活动202次,建立线上学科基地32个、“三级三类”名师工作室33个。高质量完成全市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学在汉中”智慧教育云平台被省教育厅评为省2024年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高标准 推动数字校园全普及


  各县区成立数字校园普及行动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学校数字校园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2024年,全市已完成81%(499所学校)的普及任务。其中,南郑区全区78所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全部通过省级数字校园评估,提前一年完成全省数字校园普及行动目标任务。开展数字校园案例征集活动,略阳县《“1+5+N”校安平台赋能校园安全管理案例》被推荐到省工信厅参赛;洋县书院初级中学总结提炼智慧课堂建设试点应用新路径;西乡县城北小学探索远程互动课堂“四共”模式,总结提炼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策略。
  

小场景 撬动智慧教育大变革


  累计培养并命名省市级示范校47所、培育校48所和示范集团校5所。以创建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为重点,示范校特色创新,打造涵盖智慧课堂、书法、体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智慧教育应用场景。留坝县城关小学编撰《秦岭无闲草——中医药文化读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新路径,打造中医药智慧展厅,实现中医药课程独有的育人功能。城固县润东九年制学校开展RHRR模式的“三个课堂”深度互动。
  

亮品牌 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


   持续完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十百千”教师队伍体系。2024年,开展第二批信息化领导力名校长、信息化应用学科名师培养计划,遴选名校长60名、名师57名。继续开展县区千名信息化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指导信息化应用学科名师以集团校内远程互动、创新课堂教研活动、大赛等为抓手,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水平。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融合创新课例展播课活动,累计播出18期共36节示范课例。城固县创新开展“橘乡优课”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共88节,展播高品质课127节。
  

新评价 助力学生“五育并举”


   组织5个县区12所学校的30名校长和老师,赴西安开展市级智慧教育培育校“数字赋能五育并举”交流学习。围绕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探索汉中数字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新模式。目前,汉台城东小学、西乡河滨小学、西乡城北中心小学、洋县南街小学4所学校已完成搭建“一校一案”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开展学生“五育评价”,为全市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微竞赛 激发师生信息素养潜能


  组织开展2024年度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全市共86件作品被推荐参与省级评选。组织参加省第八届中小学微课与教育信息化大赛,其中30件作品获省级奖项,108件作品获市级奖项。组织我市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市共267支代表队、517名中小学生参加科创实践类交流展示,推荐70件作品参加数字创作类省级竞赛。活动全程图文直播,累计近34万人次浏览实时画面。全市36457名学生参与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2%以上,其中西乡县合格率达97.49%。
  

严要求 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等,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增强实战化攻防对抗能力。参加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教师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省级决赛,我市共10位教师参加个人赛,4人获三等奖,2人获一等奖。持续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定期检查基础安全防护、机房设备及各类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排查涉教涉学生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情况,加快推进安可产品替代,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