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光耀天汉
2025年02月28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331
文章浏览数:

李振峰
自古以来,城固、洋县就陆续有青铜器出土。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壻水又东迳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七星,高十馀丈,周回数亩。元嘉六年,大水破坟,坟崩,出铜不可称计。”“壻水”就是湑水。七女冢,就是湑水河边的七个土冢。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六年指的是公元429年。清《城固县志》亦载:“元嘉六年,天水破坟,出铜,不可胜纪。”
据统计,从1949年至现在,城固、洋县共发现青铜器30多批,出土地点20处。主要集中在湑水河下游两岸,其次是城固、洋县汉江两岸,还有城固文川河下游。城固县五郎、宝山、龙头、王家湾、西坝、原公、莲花、吕村、苏村一带,洋县马畅安冢、范坝、张村、张堡、龙亭、县城北环路等地也先后出土殷商代青铜器,学界称之为“汉中青铜器”或“城洋青铜器群”。出土青铜器中有罍、瓿、簋、尊、樽、鼎等等。其中青铜兵器较多,有500多件……
罍、瓿、簋、鬲、鼎等都属于高档礼器,在商周秦汉时期是祭祀和装饰的专用礼器,一般官员和普通平民是没有实力和资格用的。《诗经·旱麓》记叙的汉山祭祀,是古时国家级的重大活动,所用的礼器,可能就有上述之中的青铜器物。
城、洋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一些器物非常精美,在器形、纹饰上都代表了当时很高的技术水平。城固县宝山肖家村出土一件方罍身下有“亚伐”两字;城固县博望镇陈邸村出土的一件元罍耳下有“山,父已”铭文,这个“山”是族氏标记,是今宝鸡附近的一个氏族。国内仅见的饕餮纹四足鬲,高22.8厘米,重4741克,工艺精致,十分精美。镰形器、C形尊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宝山先民高超的铸造技术。
1983年,洋县张村出土一件青铜牺尊,因器物完好、照片清晰,业界人士发现,其外观造型、图案、纹饰等与美国沙可乐氏收藏的一件中国青铜牺尊几乎一样,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城固博物馆里有一件稀世珍宝——商时期青铜器兽面纹方罍,罍是重要礼器,制作工艺讲究和繁复。这件宝物高52厘米,为椭方形,直口溜肩,长方形内凸底,腹部有兽头,盖面和罍身为饕餮纹饰。我从《城固文史》第十六辑看到,这件文物的面世还是一件趣事。上世纪70年代,城固宝山镇的李老汉在村头地里打地窖,突然觉得铁锹触到了硬物,细心的他用手扒开泥土,把这件青铜器小心取了出来,觉得下面还有东西,又用手扒出相似的第二件青铜罍。李老汉天黑后带其回到家里。这两件东西是宝贝吗?能值多少钱呢?李老汉辗转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带了一件到城固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认为是文物,当即收下并按文物政策给了现金奖励。李老汉知道文物不能卖给个人,他想,把家里的另一个拿到洋县去能否多卖点钱,也看城固文化馆是否公道。过后,他带上青铜罍就去了洋县,洋县文化馆如获至宝当即收藏。后来,这两件青铜罍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在地下厮守3000多年的青铜伴侣分居于城、洋二县。
现在,城固县博物馆保存着400多件青铜器,有不少属于一级文物,精美程度令人吃惊。我在特制的放大镜下,看到了全国仅有的四棱青铜有孔针,真是难以想象,3000年前的宝山先民,竟然能这样巧夺天工!
我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博物馆参观过,它们馆藏的青铜器大而全、铭文多,使人流连,但城固宝山青铜器有着自己独有的耀眼光辉。并且,有的精品还存展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宝物并列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