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桥驿镇打好换届“主动仗”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5年03月01日 专版
文章字数:1023
文章浏览数:
为高质量推进2025年村“两委”换届工作,青桥驿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选优配强班子为核心,以早谋划、强储备、优结构为主线,通过深调研、建机制、强队伍三向发力,着力将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双好双强型人才吸纳进村“两委”班子,确保实现班子年龄下降、学历层次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降两升目标。
深调研明底数,把准换届脉搏。在县委统一部署下,2024年6月开展“村村到”专项行动,由3名县级包抓领导牵头,联合镇班子成员成立6个工作组,对全镇行政村开展换届后首次中期评估。今年为巩固“村村到”研判成果,青桥驿镇通过四必访五必问机制,逐村调研,形成涵盖队伍建设、运行效能、后备培养等6大维度的情况报告。特别聚焦班子结构优化,建立一村一策动态档案,制定学历提升需求、后备干部培养、女性人才储备三张清单,为13名后备干部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确定镇村两级帮带责任人,确保每个村储备1-2名成熟可用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细分析识短板,找准队伍症结。实地调研揭示出班子结构三大痛点:教育水平层面,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25%,难以匹配数字乡村建设需求;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成员达45%,老龄化制约创新发展动能;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女性干部独特优势未能有效释放。针对这些问题,镇党委建立重点村分类管理机制,对社火坪等3个运行良好村保持书记稳定,对蔡家坡等3个需调整村,优先从监委会主任、副支书中作好后备人选。目前全镇6个村均已确定书记预备人选,并通过院坝说事会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200余条。
强队伍蓄动能,激活发展引擎。青桥驿镇聚焦“教育赋能、人才储备、结构优化”三大攻坚方向,打出队伍建设组合拳。鼓励村干部参加农学、法学等实用专业的学历提升课程,并申请学费补贴,着力提升学历水平;优先选拔35岁以下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者、高校毕业生以及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依托“3+1”导师培养机制,已成功培育15名后备干部。优化队伍结构,打造女性人才储备库,建立双推双培机制(妇联推荐、群众推选,理论培训、实践培养)。目前新开岭村女性后备干部占比达40%,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5.2岁。
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青桥驿镇将通过三个强化持续攻坚:强化党的领导,建立每周调度机制,为换届打好坚实基础;强化程序规范,制定换届流程图及风险防控预案,组织专题培训;强化重点突破,对换届难点村实施一村一专班精准施策。通过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深调研明底数,把准换届脉搏。在县委统一部署下,2024年6月开展“村村到”专项行动,由3名县级包抓领导牵头,联合镇班子成员成立6个工作组,对全镇行政村开展换届后首次中期评估。今年为巩固“村村到”研判成果,青桥驿镇通过四必访五必问机制,逐村调研,形成涵盖队伍建设、运行效能、后备培养等6大维度的情况报告。特别聚焦班子结构优化,建立一村一策动态档案,制定学历提升需求、后备干部培养、女性人才储备三张清单,为13名后备干部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确定镇村两级帮带责任人,确保每个村储备1-2名成熟可用的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细分析识短板,找准队伍症结。实地调研揭示出班子结构三大痛点:教育水平层面,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25%,难以匹配数字乡村建设需求;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成员达45%,老龄化制约创新发展动能;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女性干部独特优势未能有效释放。针对这些问题,镇党委建立重点村分类管理机制,对社火坪等3个运行良好村保持书记稳定,对蔡家坡等3个需调整村,优先从监委会主任、副支书中作好后备人选。目前全镇6个村均已确定书记预备人选,并通过院坝说事会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200余条。
强队伍蓄动能,激活发展引擎。青桥驿镇聚焦“教育赋能、人才储备、结构优化”三大攻坚方向,打出队伍建设组合拳。鼓励村干部参加农学、法学等实用专业的学历提升课程,并申请学费补贴,着力提升学历水平;优先选拔35岁以下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者、高校毕业生以及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依托“3+1”导师培养机制,已成功培育15名后备干部。优化队伍结构,打造女性人才储备库,建立双推双培机制(妇联推荐、群众推选,理论培训、实践培养)。目前新开岭村女性后备干部占比达40%,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5.2岁。
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青桥驿镇将通过三个强化持续攻坚:强化党的领导,建立每周调度机制,为换届打好坚实基础;强化程序规范,制定换届流程图及风险防控预案,组织专题培训;强化重点突破,对换届难点村实施一村一专班精准施策。通过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杨姗 徐艺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