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观音镇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025年03月06日 党建·理论
文章字数:923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峰 晏晨)近年来,镇巴县观音镇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乡村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持续激发治理新动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镇党委班子带头开展理论中心组专题研讨学习6次,党委会例会学习12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24次,辖区内14个基层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院坝会等开展党员群众学习60余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全面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拔后备干部与发展党员“双同步”选拔推优机制,大力挖掘本地优秀人才,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社区)干部业务需求、知识短板,开展“菜单式”“专题式”培训。截至目前,全镇共储备后备人才57人,举办各类乡村治理业务培训30余次。
该镇整合综治、防返贫监测、应急等网格,构建一张“服务大网”,推行“一网多能、一网统筹”管理模式,全镇共设置一级网格90个、二级网格308个,采取“网格化+定期访+微信群”方式,开展帮办代办、调解矛盾等便民服务。2024年各网格排查覆盖8260余人次,开展服务群众活动4530余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深化积分制运用,将人居环境整治、酒席办理、孝老爱亲等重要事务量化为评议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和评定标准,定期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将“红黑榜”和积分奖励的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先进典型和负面案例进行通报。开展16次积分兑换活动,400余户家庭获得积分奖励,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该镇聚焦群众就业、就医、养老、住房及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困难诉求,积极入户走访,征求“金点子”210余条,为520余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防返贫摸底排查,对发现问题逐项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以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解决群众难题。2024年共入户核实风险预警线索130余条,新纳入监测户12户44人,落实产业就业、小额信贷、健康帮扶、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400余条。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养老生存认证上门、免费健康体检、老年防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惠及4200余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
该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镇党委班子带头开展理论中心组专题研讨学习6次,党委会例会学习12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24次,辖区内14个基层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院坝会等开展党员群众学习60余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全面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拔后备干部与发展党员“双同步”选拔推优机制,大力挖掘本地优秀人才,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社区)干部业务需求、知识短板,开展“菜单式”“专题式”培训。截至目前,全镇共储备后备人才57人,举办各类乡村治理业务培训30余次。
该镇整合综治、防返贫监测、应急等网格,构建一张“服务大网”,推行“一网多能、一网统筹”管理模式,全镇共设置一级网格90个、二级网格308个,采取“网格化+定期访+微信群”方式,开展帮办代办、调解矛盾等便民服务。2024年各网格排查覆盖8260余人次,开展服务群众活动4530余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深化积分制运用,将人居环境整治、酒席办理、孝老爱亲等重要事务量化为评议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和评定标准,定期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将“红黑榜”和积分奖励的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先进典型和负面案例进行通报。开展16次积分兑换活动,400余户家庭获得积分奖励,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该镇聚焦群众就业、就医、养老、住房及生活救助、法律援助等困难诉求,积极入户走访,征求“金点子”210余条,为520余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防返贫摸底排查,对发现问题逐项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以最直接、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解决群众难题。2024年共入户核实风险预警线索130余条,新纳入监测户12户44人,落实产业就业、小额信贷、健康帮扶、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400余条。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养老生存认证上门、免费健康体检、老年防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惠及4200余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