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水润乡土
—— 汉中未来智慧谷以AI大模型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2025年03月07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754
文章浏览数:
记者 王茜
当前,全球AI大模型热潮持续升温,我市各类科技公司也纷纷加入浪潮。3月3日,记者前往南郑区采访了我市首家AI大模型自主研发企业——汉中未来智慧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中未来智慧谷”),详细了解这家本土科创企业如何在AI浪潮中练就“超能力”。
科技创新与家乡建设的双向奔赴
2月13日,汉中未来智慧谷举行新品内部发布会,推出了企业独立自主研发的2款AI大模型产品——DeepSeek行业一体机和多模态视频巡检一体机。
“我们致力于通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与高效运营。”当问及为何会选择将公司落地汉中,负责人李俊表示这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家乡建设的双向奔赴。
2015年,李俊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入职百度,年薪达百万元。3年后,他放弃高薪,在北京创立861科技,从事大数据营销、互联网广告、会员权益等领域业务,用大数据为多家企业绘制用户画像,年产值一度突破4亿元。2024年初,他带着核心技术团队回到汉中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
“互联网没有地域边界,但乡愁需要落地生根。”望着几年前与父母在油菜花海的合影,李俊说正是这份牵挂,让他在收到家乡招商邀请后毅然返乡,而真正让他坚定创业信念的是,回乡后接踵而至的订单。
公司成立没多久,南郑区濂水镇的一家养猪企业找到李俊,想让他的团队帮助研发一套厂房环境智能化监测系统。在实地考察后,李俊和团队表示只需要在原有监控摄像头的基础上增加摄像头数量,同时接入他们为猪场量身定制的AI大模型就可以实现。
目前,养猪场环境智能化监测系统已正式进入研发阶段。在此之前,34岁的李俊也不曾想到自己研发的AI大模型技术,会成为连接现代科技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治理
DeepSeek的爆火,使得人工智能AI不再是飘在云端
的黑科技,而是扎进了泥土的新质生产力。
2月7日,汉中未来智慧谷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成功完成对DeepSeek的接入与训练,在实现技术强强联合的同时,还能有效融合多源异构数据,提升AI大模型赋能城市管理等多行业精准度与效率。
在陕西水务发展集团南郑区环保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控制室内,技术管理部部长蒋良慧告诉记者,目前污水处理粗格栅打捞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定时操作,氧化沟含氧量判定也主要凭借技术人员的经验。“不久后,汉中未来智慧谷研发的多模态视频巡检项目将在场内完成本地化部署,AI能融合摄像头画面、传感器数据与历史运维记录,自主分析画面生成方案,实现对污水处理设备状态的智能研判和处置,可节省人力40%,降低能耗30%至50%。”
汉中未来智慧谷将自主研发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落地的第一站,指向了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李俊说,他和团队希望可以运用好各类国产开源大模型这一新质生产力,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处置等多个智慧城市管理领域实现多点开花。
安全性、个性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前不久,李俊应邀参加央视科技与农业频道《品质中国》栏目选题,与多名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如何为乡村治理、农业发展、应急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展开探讨。其中,AI大模型的安全性、个性化是大家讨论最激烈的部分。
“大模型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因此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李俊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帮助北京理工大学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形式审查,数据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为了攻克数据安全这一难题,团队研发出了私有化大模型一体机,将DeepSeek大模型复制到一体机内,通过物理隔离技术,将数据全程封闭于机房内,从根源切断外泄风险。李俊说:“数据不出机房,就能实现本地化开箱即用,这也是团队在安全性方面的一项革命性突破。”
除了提高安全性,李俊和团队还致力于提升个性化定制能力,他们将个性化定制瞄准无人机与AI大模型结合领域,依据客户个性化要求,开发出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
目前,为西咸新区的沣河河道管理定制的个性化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已开始测试。正式投用后,一架架从关键点位起飞的无人机,将替代人工实现巡河、智能喊话、违法行为驱离等工作。
记者手记:从IT精英到乡村振兴参与者,从百度工程师到绿水青山守护者,这场始于乡愁的回归,最终演变为一场科技创新与家乡建设的双向奔赴。这家扎根于秦巴山区的科创企业,用AI大模型架起了科技与乡土之间的桥梁,创始人李俊的“逆向迁徙”更令人深思。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才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浪,将科技春水注入家乡的田间地头和城市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