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两天半 架起“富民线”
2025年03月14日 要闻
文章字数:730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张玉文
3月11日一大早,正在大棚里察看作物长势的邓攀接到了一通电话。
“装得非常满意,谢谢你们。”得知是国网汉中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回访,邓攀笑着向他们表达了感谢。
和此刻愉悦的心情不同,就在几天前,邓攀还在为村子里现代化大棚的电力配套问题犯难发愁。
邓攀是汉台区鑫源街道千户村的党支部书记。近些年,他带领村民通过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大棚产业。
“这些大棚有的种羊肚菌、木耳,有的种植果蔬,还有的用来种植花卉。”邓攀介绍,村里在流转的80亩土地上建起了64个大棚。合作社发展产业用掉一部分,其他大棚通过招引农业企业收取租金。
邓攀说,村里有空置大棚对外出租的消息刚刚放出,就有多家农业企业派人来考察。可一看大棚都不通电,大家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不通电,实时监测系统无法运转,农业补光设备成了摆设,夜间作业更是无从谈起,企业积极性自然不高。邓攀坦言,电力配套不足已成为制约村里大棚产业发展的瓶颈。
几天前,邓攀代表村里向鑫源供电所递交了接电申请。“接报后,我们第一时间派出了工作队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测。”鑫源供电所所长张小涛说。
无人机查线、安装电表、接电入棚……历时2.5个工作日,千户村的产业大棚全部完成通电。张小涛介绍,此次他们前后共派出工作人员5名,布线0.8公里,安装控制开关18处、其他配套设施20余处,让所有大棚实现了“电力自由”。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而且不收一分钱,这下村里发展产业底气就更足了。”邓攀算了一笔账,村里的大棚产业每年可创造就业岗位40个,务工村民人均增收450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以上。
“以后不用线下申请,在网上操作就行了。你们不用上门,我们也没有审批事项。”接电完成后,张小涛找到邓攀,指导他学会了通过国网APP在线申请的方法,今后办电一次都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