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桥驿镇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25年03月14日 专版 文章字数:755 文章浏览数:
  仲春的青桥驿镇,层峦起伏的山林间天麻幼苗舒展着枝干,林荫下的淫羊藿撑开葱郁的叶片,山坳间的食用菌大棚反射着粼粼波光。这个曾因山高路远制约发展的秦岭小镇,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独具特色的发展图景。
  在两岔河村的党员活动室,“产业发展议事会”每月如期举行。驻村第一书记唐茂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建议。这样的场景在各村已成常态。镇党委创新实施“公司+股份社+农户”模式,以资产和资源作为资本与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建立了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多种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
  社火坪村支书焦鼎文带头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小组,带领村民改造撂荒地80余亩种植水稻和冬瓜。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规范化模式,实现集体增收20万元。这种看得见的示范效应,让周边的群众吃下“定心丸”,全镇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两年内翻了一番,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放心干”的大好局面。
  在十二元沟,“新农人”彭刚正在查看林下淫羊藿长势。“以前守着山林过穷日子,只能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间还能养中蜂增收。”这番话道出了青桥驿镇发展林下经济的精髓。通过邀请湖北农科院等专家实地指导和产业大户交流培训,让产业技术不再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该镇将林地和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核查,分类建立台账,形成资产资源“一张图”,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林下种植基地4个,带动全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近6000亩。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全镇6个村股份社已累计种植猪苓种10000余斤,天麻95亩,预计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800余亩,这种“不砍树也能富”的发展模式,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1%的同时,林业经济贡献率提升至镇域经济的45%左右,谱写了一曲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动人乐章。

(李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