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消费者投诉同比下降6.23%,挽回经济损失2684万元
消费维权出实招 市场环境换新貌
2025年03月18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295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司霜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放心消费在汉中行动”为抓手,聚焦监管创新与服务提质,不断巩固放心消费创建成果,全力推动消费环境建设迈向新高度。
2024年,全市各级12315平台接到消费者投诉举报22815件,同比下降6.23%,办复率98.0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84万元,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市场交易公平秩序。
去年9月,李先生向汉台区市场监管局反映,其母亲在某理疗馆花费23000元购买了一款理疗床垫,回家后发现该床垫没有合格证,没有购买发票,只有一张销售合同。合同最后一条内容是“反悔需支付200元/天使用费”。因其母不识字,店家未提前告知有关事项,要求该商户退货退款无果。
汉台区市场监管局中山街市场监管所接诉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执法人员通过比对合同条款、查验产品资质,发现商家虽证照齐全却存在告知不充分问题。经过多轮调解,最终商家退还22180元,为消费者挽回损失。
这个事例正是我市做好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缩影。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围绕校园食品安全、重点工业品、重点消费品、“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领域,不断加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全面构建消费安全新格局。2024年投诉举报总量下降到22815件,环比下降6.23%,实现了12315五线合一以来的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组织开展“3·15”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消费维权、法律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延伸宣传触角,将消费维权、法律宣传、消费教育延伸到各个角落;结合节庆、假日和投诉热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强化对商家的监督引导,督促其依法依规诚信经营,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产生。
“过去商家关门跑路后找不到人,现在‘红榜’公示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城固县某家居建材城刘先生说,自从入选省级示范单位,店铺客流量增长40%,“信誉就是最好的广告”。
刘先生口中所说的“红榜”出自我市创新推出的消费投诉“红黑榜”机制,我市市场监管局依托12315平台数据,聚焦消费投诉热点行业领域,对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分析统计,按照分析结果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对投诉量前十名的经营单位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予以公示。截至目前,累计公示40户经营单位负面问题八十多条,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信用约束和提示预警作用,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该项机制先后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学习强国”、《中国消费者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在“红黑榜”机制的影响下,我市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实现创建优势向成果的转化,建立电商、汽车等新兴领域维权服务站,建站的商家与消费者的自行和解率达到80%以上。此外,我市7件地方名优产品入选“三秦伴手礼”,12户企业被省放心消费创建办授予“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称号。
记者手记:保护消费者权益并非一蹴而就,不能仅依靠“3·15”这一天的努力,更需要长期坚持常态化的监督与管理。消费者要不断提高维权意识,监管部门应拓宽维权渠道,商家也要主动接受监督,只有多方携起手来,才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汉中这片热土上,随着诚信理念深入人心,法治环境日益完善,消费维权工作必将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