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亲闺女还贴心!”
——西乡县杨河村付远菊温情守护特困老人8年
2025年03月20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972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张秋子 袁柳 程鑫鑫
春寒犹存的3月,西乡县杨河镇杨河村特困供养老人杜道发的骨灰,在村干部付远菊的悉心操持下安然入土。这位无儿无女的七旬老人,在生命最后的8年时光里,因付远菊始终如一的陪伴,得以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付远菊用她的真情与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更为乡村振兴中的民生关怀添上了温暖的一笔。
2017年,刚到村委会工作不久的付远菊,首次推开杜道发家的门,屋内浑浊的药瓶、漏雨的屋顶,以及老人孤寂的生活状态,瞬间映入她的眼帘。虽然,杜道发作为特困供养对象,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特困供养政策,每月有稳定的生活补贴,保障了基本生活开销。但患有严重肺气肿的他,独居生活依旧艰难。面对这一情况,付远菊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生活管家”的重任。她每日为老人细心分装并标注药物,定期为老人更换厕所防滑垫,及时修缮漏雨的房屋,甚至还帮忙种菜、遛狗,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在老人珍藏的铁盒里,2017年至2024年的医药票据被付远菊按年份整理得整整齐齐,连她每次探望时填写的慰问卡都被老人精心收藏。这些泛黄的纸片静静诉说着这段超越血缘的亲情。“小付比亲闺女还贴心!”杜道发的邻居们提起这对特殊的“父女”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2024年12月8日,杜道发的病情恶化。付远菊连夜护送老人入院,垫付住院押金、协调治疗事宜,并在病床前连续守候3个月。据医护人员回忆:“付远菊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村委会和医院两头跑,一边处理着繁杂的村务,一边尽心尽力照料老人,一刻都不曾松懈。”杜道发弥留之际,付远菊紧握着老人的手,轻声低语:“杜叔,别怕,我在这儿呢。”这句温暖的承诺,最终在2025年3月13日,化作了最后的临终陪伴。
从为老人更衣净身,到妥善操办后事,付远菊以“女儿”的身份,完成了对老人最后的送别。
在西乡县,这种给予特困老人“生命全周期关怀”的暖心故事并非个例。在高土坝社区,社区干部自掏腰包,为住院老人安排病床护理;在高家池村,村干部为集中供养老人购置全套生活物资,保障他们生活无忧;在峰坦村,干部们每周定期上门,为五保户打扫卫生,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整洁舒适。
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乡村,像付远菊这样的基层工作者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民情,以真挚的情感消弭着老人们的孤独。他们不仅是各项民生政策的有力执行者,更是乡村文明温度的传递者,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民生关怀领域的生动缩影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