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豪:为传统木艺插上技术翅膀
2025年03月22日 专版
文章字数:815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郑绿莹 胡婷婷
在留坝县江口镇河西社区的一间厂房内,满是数控机床的嗡鸣声和木料的清香,农户张豪正对着电脑屏幕反复调整雕刻参数。作为木工手艺的传人,他放下传统斧凿,执起数字“刻刀”,将自学钻研的数控技术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以一件件饱含情怀的工艺设计,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
张豪的家族从事传统木艺30余年,面对乡村振兴对文化赋能的需求,他敏锐捕捉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业务范围,他投入8万元购入一台先进的雕刻机。这台雕刻机能够在石头和木板上进行精美绝伦的雕刻。原本普通的家具材料,经过雕刻机的加工,瞬间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两年来,他白天打理作坊,夜晚自学数控编程,“数控技术能精准还原复杂纹样,让木雕承载更多文化细节。”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将脑海中的乡土故事转化为数字模型,为传统木艺插上“科技翅膀”。
工作台旁,一幅尚未完成的《红二十五军石崖子战斗》石头浮雕初具雏形——陡峭山崖的肌理、战士冲锋的动态,皆通过数控机床的精细刀路渐次呈现。“机床雕刻只是起点,后期还需手工打磨神态、晕染色彩等多道工序,才能让作品更加完美。”张豪说,作为当地人,他对红二十五军在江口镇的战斗事迹耳熟能详,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对红色文化的不断挖掘,自己也想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
张豪的工作室里,陈列着诸多“实验性”作品,如当下爆火的动漫哪吒形象、吉祥如意小葫芦、“一鸣惊人”小把件……“数控技术让我能快速打样,一个图案迭代七八版也不费料。”他随手点开电脑中的“美丽乡村素材库”,里面分类存储着本地古建筑纹样、农作物形态等数百个原创模型,“希望未来能带着乡亲们一起,把河西的山水人文都‘刻’进作品里。”
张豪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不仅实现了个人的致富梦想,更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数控机床的坐标轴上,他定位的不仅是雕刻路径,更是一条以技术创新守护文化根脉、以个体智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