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热爱

2025年03月25日 副刊 文章字数:1944 文章浏览数:

廖晓梅


  年前,我们养了四个月的染色小红鸡长成了大白鸡,大得在笼子里已经不能麻利转身了。它一天比一天能吃也一天比一天能拉,我每天都要清理很多次笼子,稍微懈怠一点家里的味道就难以描述。女儿本来计划让这只鸡替代闹钟叫她上学,我却再也无心将它养到能打鸣的时候,我打算把它送到乡下去。
  公公不要,连连摆手,说太难养活了,乡下黄鼠狼和野猫太多,真要抓回去养,三两天就被吃掉了。
  舅舅也不要,说他家的鸡和我家这只品种不一样,放在一起会被啄死。
  很多人建议我把它杀掉,可这只鸡是虚胖,还不到2斤重,况且养了这么久怎么也下不去手。送不出去又杀不得,为了让家里空气清新些,我只得给这只鸡洗澡。怕它感冒,还用吹风机把它吹干,羽毛干透后它变成了香喷喷的白鸡王子,被女儿搂在怀里不撒手。
  母亲说,哪有你们娘俩这样养鸡的,这鸡都成祖宗了。
  对于母亲的养鸡经验我是无可置喙的,有很长一段时日全靠她养鸡供我们一家老小零用。母亲总揽全局,我则当起了她的小助理。母亲规定我每天早晚放鸡,她说鸡每天在鸡圈外跑一跑,既能多刨刨食、吃吃虫子,还能更加接地气和健康。
  我们家的鸡确实很健康,每次放鸡的时候,鸡圈门一开十几只鸡就撒丫子往外冲,冲出来的公鸡直接踩到我来不及挪开的脚上,居然能把我踩疼,母亲把鸡养成了膘肥体壮的肉墩墩。
  母鸡也不遑多让,它们下蛋厉害。每天我都能在鸡窝里摸上五六个蛋,这让我已经很自豪了,母亲却说里边没有芦花鸡的蛋,她把侦查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开始特别留意起那只芦花鸡来,原来每天下午放鸡的时候,那只芦花鸡都会跑到屋侧的草垛里偷偷“咯咯哒”,有天下午我一下子从草垛底下摸出了十几个蛋,开心到要飞起来。
  捡蛋也要倍加小心,生怕摔破一个。我最喜欢把蛋攒得多多的,因为攒够一小筐,我就能跟着爷爷去集市卖鸡蛋。我家的鸡蛋又大又新鲜,很受欢迎。有一次来了一位专门收蛋的买主,他和爷爷议定了一毛八一个的价钱,但是要求总价给他优惠一毛钱,他拿着当时并不常见的计算器按得起劲,我看他最后按了减1,我大声喊不对不对,优惠一毛钱应该减0.1……爷爷为了奖励我,给我买了香脆的米花糖。
  关于鸡蛋的趣事还真不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做了手术,同学们相约去看望,大家都想给老师带点礼物,有的提一斤白糖,有的拿一封点心,母亲为我准备了十个鸡蛋。她用一个布袋装好扎紧,给我挂在自行车把上。我那时候刚学会骑二八大杠不久,因为个头小只会从前杠上跷腿上下车,到了老师家下车子的时候,一跷腿踢到了鸡蛋上,十个蛋全碎了,蛋液从袋子里滴答下来。我大哭,反而让病中的老师安慰了我好久。
  自从给女儿养了小红鸡后,她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只鸡我们能养多久?最爱和我讨论的是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在朋友推荐下我决定养一种适合家养的小体型鸡,这种鸡在我家是先有蛋。我买了芦丁鸡蛋和孵化箱,并严格按照孵化程序进行操作,十七天后,小鸡开始出壳。孵化出来的小鸡像成年人的拇指蛋那么大,女儿一双小手可以一次捧五六只,它们像一个个毛球在手心突突跳,让人抗拒不了的可爱。
  它们虽小,但是发育很快,孵化出来一个月左右体型就和成年鸡相差无几了。芦丁鸡成年后其实也没拳头大。它们个头虽小却天生喜欢打架。有一天一只白色鸡崽子被打得头破血流,女儿捧着那流血的小鸡眼泪唰唰往下掉。为了防止再次发生鸡舍惨案,我只好把所有的鸡喙都烫短磨平,那只头破血流的小鸡经过一周的精心护理才慢慢康复。
  芦丁鸡不但爱掐架还擅长飞翔,它们瞅准一切机会从鸡舍里往外扑腾。打开鸡舍添点食的功夫,都能飞出去好几只,我整天陪着女儿在家里到处找鸡。
  资料上说芦丁鸡50天左右就能产蛋,而且还是产蛋能手,于是我们一家人掰着指头算日子等它们下蛋,有空就盯着鸡舍、盯着鸡屁股……
  我们终于等来了第一颗蛋,它莹莹在鸡舍一角,我们看那蛋,如同看到了钻石。从那天开始小母鸡们成了劳模,捡蛋成了我们的日常。
  春节期间,去看望我姨,顺便把那只大白鸡送到了她家。当天晚上我们很不习惯,没有了鸡在笼子里碰碰撞撞的声响,顿时觉得家中冷清了不少。过了几天女儿非要和她姨奶奶视频一下,看看她的鸡,视频中这鸡正和其它鸡抢食,麻利得很。白鸡王子变成了真正的土鸡,回归到了它应有的鸡生中。
  没有了白鸡王子抱,女儿开始逮着芦丁鸡各种揉,这种天生胆小怕人的鸡,被她揉捏得已然不怕人,有一两只已经能安然歇在她身上打盹。
  小鸡蛋越攒越多,女儿为了玩过家家更具真实感,趁我不注意在玩具碗中打碎了几颗。这种无意的行为造成的浪费,让我有些生气和心疼。我给她讲我小时候那些关于鸡和鸡蛋的故事,她有些不相信那时候的鸡和鸡蛋那么珍贵和有那么大用处。
  她问我,那你现在养鸡下蛋为了什么啊?我有一大串的理由告诉她为了什么,最后却说:以前养鸡为了生活,现在养鸡为了热爱生活!
  估计她听不懂,没关系,懂得热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