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祭扫

2025年04月01日 要闻 文章字数:48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评论员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将至,各地迎来祭扫高峰。新时代新风尚,每个人都应是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做到理性追思、文明祭扫。
  清明祭扫,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血缘的重视、对先人的敬重,饱含着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法治和公共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文明祭扫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然而,仍有不少人选择不文明的祭扫方式,譬如,随意焚烧祭祀用品、讲究花样排场、刻意攀比炫耀,扫墓变“炫富”……既松了安全弦,也丢了文明性。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缅怀祭奠重在“心”,寄托哀思、继承遗志、表达情愫的方式应与现代精神文明相契合,祭扫的形式应当与时俱进。要优先选择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自觉抵制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行为,并避免使用塑料花等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巡查力度,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方式,引导更多人从简从俭文明祭扫。
  清明祭扫不仅寄托着人们对先祖的思念,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祭扫、安全祭扫、绿色祭扫要求,努力营造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扫新风,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