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文明实践绘新景 春风化雨润心田

2025年04月01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782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张玥 王岚


  清晨,武侯镇莲水社区广场歌声阵阵。61岁的沈艳娥带领文艺队排练音乐剧《文明新风进万家》。“婚俗改革树新风,移风易俗最光荣”的唱词,在千年定军山麓间回荡。这幅跃动的“沔水风物图”正是勉县深耕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
  

五级联动 擘画文明实践蓝图


  近年来,勉县以凝聚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工作导向,着力构建“中心—所—站—基地—点”五级实践网络,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目前,全县建成1个县级中心、18个镇级所、202个村(社区)站、19个特色基地及101个实践点,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在诸葛古镇设立文旅融合实践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5万人次,陕钢集团汉钢公司“车间微讲堂”年开展宣讲27场次,全县建成3个田间实践点,年开展农技培训20场次。
  

多维整合 构筑文明实践矩阵


  三月春光,民安社区的“文明市集”开启服务新模式。1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搭起了政策宣讲、健康照护、智慧助老等“服务展台”,为居民提供理论宣讲、法律咨询、家电维修、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等服务。
  陈大妈在理发摊前满意地说:“现在不出小区就能享受理发、磨菜刀等多种服务,还有人教我用智能手机,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看似寻常的场景,实则是勉县多维整合资源,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矩阵”,让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品牌集群 奏响文明实践和声


  在漆树坝镇的“民情茶座”,茶香氤氲,党的声音在轻松的氛围中广泛传播,邻里纠纷在平和的交流中悄然化解,种植养殖技术在经验分享中得以传承;同沟寺镇的“舞前夜话”,让26名留守妇女既舞出健康,又成为政策宣传员;定军山镇“板凳宣讲”,把52场理论宣讲搬到农家院坝。全县14个创新品牌构建起“一镇一品”新业态。
  该县还创新推出“宣讲师人才库”,在全县各行业广泛选聘35名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今年以来,开展“理论+文艺”宣讲410场,线上线下覆盖2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